114年初等考-電子工程-蘇O來-鳳山志光數位學院
半年上榜 非本科系
#半年上榜#初等考#非本科系
點閱:
一、準備考試的背景說明
老實說我想考初考也只是單純地求一份簡單的工作而已,並不是為了什麼夢想或是興趣之類的,而我會選這類科的原因是因為這「曾經」也是我的專業科目,所以評估起來相較其他類科的門檻沒那麼高。
我出身於電機類高職體系,畢業於中字輩生物科學系,對於選擇生物科學系是因為這是我想讀的科系,對於我來說,也是個舒適的領域,但是我從來不後悔就讀生科系。那為什麼不報考喜歡的類科?我曾經自己半工半讀準備相關類科的高普考數次,但最後都無疾而終,因為是冷門類群,加上參考書範圍太大、補教界也沒相關資源,所以仔細反省我自己眼高手低的問題之後,好不容易存了一筆錢才下定決心辭去工作來當全職考生上補習班。
二、選擇「志光數位學院」的原因
說起有點慚愧,其實我自己也沒什麼能力制定縝密的讀書計畫,自認自己是離開了老師和學校就不知道怎麼讀書的那類人,所以事實上,我只是想按部就班地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完所有補習班分配給我的基本教材而已。我選擇的補習的方案是雙效學習,以到班函授為主,在家看為輔,這樣的好處是,你隨時隨地都可以上課,不熟悉的地方還可以重複看,尤其是2024下半年颱風頻傳的時候,你會很慶幸當初選雙效學習。再來志光的「超級解惑王」app也非常貼心,簡直是I人的福音,不用大眼瞪小眼,你不僅可以無限制地詢問指定科目的相關問題,老師還會整理考生們的重點問題以供查閱。
三、各科的準備方式
1. 國文:
對我來最苦手的題型是文言文,但是題目中如果出現特定古人的名字,或是特定的著作,那麼你一定程度就會知道他的意思,所以多看一些歷史典故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有成語的。
2. 英文:
我是高職出身,所以共同科的部分,程度會落後於高中生,最直觀的地方就是單字量,高中7000單而高職只有4000單而已,當然因個人差異實際上落差不會那麼大,但加強單字量確實是必需的,所以我會下載背單字的app,我推薦「死神單字」,裡面功能滿多的,還有包括考古題,每天吃早餐的時候、看課疲累的時候都可以拿出來滑一下。
3. 公民:
對我來是一個很陌生但不無聊的科目,因為它跟生活最息息相關,再加上我是一個喜歡看政治、民刑事新聞的人,偶爾一邊看新聞一邊複習也是一種愜意的讀書方法。公民的教材是我認為其中最厚、知識密度最大的,所以最好買一些便利籤,很多不同單元概念其實都有連結的,所以經常要翻來翻去。雖然公民裡的概念很簡單,但考題總有方法繞一圈來問你,所以課本裡所有題目一定要寫完,而且練習時一定要理解每一個為什麼對或錯,不要用刪去法一招鮮,因為說不定那個選項下次出現就變成考點。在課程完成後,至少要「連續」把課本從頭到尾複習三次,並逐次找出自己不熟悉的考點,考試前最後的複習節省時間,加強這些考點就好。
4. 基本電學大意及電子學大意:
其實我高職時期的專業科目不是很好,不然也不會轉系了,不過鄭奇老師的課程真的很扎實,可以充分理解每個單元會如何出題,以及哪些題目有哪些更快的解題方法,這些課程除了能讓我抓到以前的熟悉感外,相較於高職時期,覺得自己的程度有明顯的提升。初等考的是選擇題,跟高普考不一樣,因為不需要推導,所以很多公式和係數就是要用背的,考試的的時候可沒那麼多時間讓你推導,有些知識型ytr會說正確讀書方法是「不要死背」,我想這並不完全正確,比較好的說法應該是如何「背得比較少」。例如你可以將公式稍微移個項,使它變得像其他公式結構,最大功率轉移Pmax=Vth2/4Rth可以記成4P=V2/R,這樣了話你只背功率的公式就好了。再來是這做筆記的方法,雖然是以計算為主的科目,但還是有很多概念需要去記的,例如哪些電路元件有哪些特性、不理想狀態下受哪些效應影響之類的,這些重點都可以直接劃在教材附贈的板書裡,到時候後複習時就可以濃縮精華節省不少時間了。
四、心得
對我來說準備國考試一場屬於自己的戰爭,過程或許很孤獨,但回首來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沒有夢想、沒有興趣、不喜歡考試、甚至覺得那些專業科目很無聊,但我總是會說服握自己把每場考試最後一場,告訴自己「只要上榜了,一切苦行都能結束」。致每個努力奮鬥的考生:「不論你從哪裡來,今後又要前往哪裡,既然決定了,那就全力以赴直到得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