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 高普考 增額 經建行政 陳O賢 -樹林志光數位學院
先前是從事銀行業,由於覺得銀行的性質不太適合我的個性,輾轉換了幾份工作後決定報考公職,而在選擇報考類組時,由於我是商科畢業,因此便選擇報考商科類組,但真正確定考經建行政的原因有三,一是經建行政開缺的名額較穩定...
一、準備動機
我大學就讀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父母親以及家中長輩大部分都是公務人員,我在大三那年開始警覺到未來將要從事甚麼工作的問題,由於在社會學系所學習的是思考、理論以及宏觀的角度看待事情,也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還有我的個性喜歡穩定規律,抑或是大環境下新鮮人大部分都待遇不佳等,總總的因素,使我想準備公職考試,為我的未來負責,於是我在大三那年報名了志光數位學院的社會行政考取班。雖然我就讀相關科系,但畢竟參加國家考試非常不簡單,對於行政法、公文、社會工作等我沒接觸過的科目來說,自己讀可能會一個頭兩個大,何況高考要考的科目又那麼多,因此得藉由補習班的幫助,才能讓自己事半功倍。由於當時還在上大學,所以我選擇了志光數位學院的視訊課程能自己安排時間,能配合自己讀書的節奏。
二、各科準備方法
行政法:因為沒有法律背景,需要花較多心力,要特別注重法條內容、法律專業用語,還有大法官解釋都是考試常出現的重點,一開始對行政法一竅不通的我,還好有陳治宇老師的用心教導及超重要的筆記,加上勤練考古題,讓我漸漸地對行政法這科越來越有信心,分數也進步不少。
社會學:注意社會生活中熱門的議題,多看社論或新聞,多元角度思考問題。
社會政策以及社會福利服務:這兩科可以一起準備,不只要讀課本上的理論、概念,還可以多注意新聞還有行政院近幾年的重大政策,都是對自己在答題方面的利器。
社會工作:注意社會工作中各個理論的特性及差異並活用,試著套進實務內容,還有個案、團體、社區工作的不同也是考試常考的重點。
社會研究法:這科題目比較固定,要掌握好考古題的出題模式。
總而言之,在準備的過程中,一定要多練習歷屆考古題且將錯誤的地方做好筆記,用自己好理解的方式作簡單的筆記,以利之後複習甚至帶進考場讀,還有申論題多練會對上考場的反應很有幫助。
三、心路歷程及給考生的叮嚀
國考這條路走起來說累真的很累,看到身邊的朋友常常出去玩或是有工作時,都會覺得自己很沒用,尤其感覺特別孤單,畢竟大學同學或朋友很少有也要考國考的,有些時候甚至會讀到碰壁的感覺,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更精進自己的分數或不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後來想說報名看看志光的讀書會,透過補習班找尋也是準備相同類科的同學,藉由每周的讀書會時間,練習考古題並分享各自的解答方向,不僅能督促自己要多練習申論更會激發出自己不同的思維模式,增加自己的申論題分數。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考試落榜的當下非常失望,差了錄取分數有七分之多,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但後來越挫越勇,打起精神的仔細看我哪科的分數較低,找出需加強的科目,好好改善答題方式並將錯誤的地方銘記在心。還有其實要看你用甚麼心態面對,還記得韋伯老師說「這是一場會考上的考試」,只要你持續對自己打氣,正面思考相信自己所唸的、所準備的一切都是考試會考出來的,且不要讓自己有太大壓力,適時放鬆,該玩的時候玩該認真的時候認真,可以和朋友出門走走,不過回到家之後就要更加倍努力讀書,相信不久後的自己,會對這段時間的自己說聲「做得好」的!
先前是從事銀行業,由於覺得銀行的性質不太適合我的個性,輾轉換了幾份工作後決定報考公職,而在選擇報考類組時,由於我是商科畢業,因此便選擇報考商科類組,但真正確定考經建行政的原因有三,一是經建行政開缺的名額較穩定...
由於就讀相關科系的關係,所以選擇準備高普考這條路,學校大四課程比較少,從大四開始上志光函授準備高普考,聽了學長姐上榜的經驗分享,知道這條路不會太簡單,在準備的過程中,也時常反問自己準備高普考是不是正確的選擇,一度想要放棄去找外面的工作,慶幸自己有堅持下去,才有幸上榜。
本來以為正確的方向或認為不假思索的方式,可以透過回饋看見自己的不足和更廣的面相,增進自己的能力並改正缺點。我認為可以透過申論題批閱養成練筆的習慣。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很窘迫,深怕自己寫的不夠好,但往往我們都輸給了「開始」,只要開始了,就是經驗的累積,後面就會寫得越來越順,即使剛開始只是模仿翻閱資料都沒有關係,但只要開始了你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