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普考經建行政心得 - 陳○霖
地方特考落榜後,深覺自己完全不知道怎麼寫申論題,因此有了參加奪榜班的動機,奪榜課程也只有志光有,因此也在112年3月那邊報名了志光的奪榜班。志光的課程開的相對完整,也有自己的學長姐相當推薦志光!
研究所畢業到現在已經將近六年了,由於是就讀師範大學,好歹也要拿張教師證,畢業後便開始了半年實習,實習結束後服一年義務役,也幸運地抽到馬祖外島服役,那時候也是在外島努力念書,趁休假回台灣本島考教檢,後亦順利取得中等教育教師資格。但退伍的時間已臻九月,各學校皆已開學,且生物老師這個缺實在是很稀少,因此我選擇了進入業界,先有收入比較重要,總是得養活自己。
在農藥公司我一開始從事的是研發單位的研究員,負責微生物製劑開發,約莫一年半,因公司另有安排,故轉調至農藥開發配方改良,由於新工作與本身所學不太相符,與主管深聊後,了解到是公司經營目標的改變而有此職務調動,我反覆思考了幾次,萌生了投入國考這個想法。
在農藥公司常常要往田裡跑,也有與農民接觸的機會,在公司也能常常接觸到農業相關的資訊,選擇農業技術來報考也算是一種機會,不然依照我大學科系所學,衛生技術和教育行政反而更為洽當。上網搜尋了高考農業技術的資訊,發現了補習班可以上課,致電詢問相關資訊後,決定花點學費來補足自己在相關領域的不足。作物學、作物育種學、作物生產概論、試驗設計、土壤學等都是我過去大學和研究所時期沒有學到的科目,我曾經在8年前報考過四等地方特考,那時候想要考看看了解其難度,想當然爾慘敗,後來我也買了一些相關課程書籍來自修,但後來並未認真去準備,更不用說再次報名考試了。8年後有補習班開農業技術的課程,現在覺得真是方便,有人教總比自己抓不到重點地唸效率好太多了。
這兩年的考試歷程都是邊上班邊準備國考,是一條很艱辛的道路,平常8點到17點在公司上班,下班後準備晚餐給長輩,20點後開始上雲端函授課程,約莫上課到22點休息一下洗個澡後,再繼續上課到凌晨2點,日復一日,假日則是利用空閒時間來趕課,通常假日可以把當週進度都上完,第一年只有七個月可以準備,所以要快點把專業科目課程都上完,而補習班每一個月都有固定課程安排,只要趕得上就好。高考的專業科目占了80%,共同科目只有20%,因此我採策略性分配,只專心念專業科目,畢竟時間有限,雖然普考是專業和共同科目一起平均,不過我考試目標還是以高考為主,普考為輔。上課的過程,補習班都會把當月的教材寄給你,授課老師會編排自己上課的講義,以及相關補充內容,額外補充的也會放到網路平台上供學生下載,我是報名函授,在家自己上網上課,當然在家有在家的好處,面授也有面授的好處,這個要端看自己當時的狀況來決定,我在雲林上班,只能函授了。補習班也有提供一些輔考資源像是練習題目、寫作批改等,若上課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可寫信發問老師,不過由於我時間有限,這個優質管道我就沒有利用到了。
當月上課進度上完之後,寫筆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是非本科系,所以這部份的筆記我寫得比較充足,對於自己很陌生的科目,我會特別加強筆記內容,講義內的內容自己一定要再讀過,從中寫出自己認為的重要點,對於加深印象是很有幫助的。
1.作物學:
由於作物非常眾多,糧食作物、特用作物等很多種類要記,甚至要搭配當時政府政策以及研究方向來涉獵,故筆記要下的功夫就很大了,學名品種、生產地方、適合栽培的季節氣候、栽培要點、採收部位、作物特色等都要特別注意。
2.作物育種學:
分為古典育種以及現代育種,現代育種增加了分子生物技術來輔助,因此多了許多變化,古典育種則是著重於觀念的運用,基礎觀念扎深後,後面現代育種就很好理解,這些內容在我大學時期並沒有接觸到,能夠攀上邊的只有分子生物學(因此我在分子育種那個部分理解的很快),我能做的就是補習班課程講義反覆多看幾次,依自己能夠理解的部分互相把各個育種方法串在一起。自交作物、異交作物有各自的育種法,雜交、回交、引種、馴化、誘導育種、無性繁殖、雄不捻、自交不親合、族群性狀改良等,各個觀念互相理解,最後必須和在一起看,因為都是有所關聯的。
3.土壤學:
我第一年比較少準備,由於我先前有購買土壤肥料的書籍,已看完其中內容,對於一些基本觀念還是有的,所以我課程看完之後,就沒有特別作細節筆記,僅有針對一些陌生的土壤物理、化學的重點紀錄一下。
4.作物生理學:
這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科目,我大學時期曾修讀過植物生理學,這兩者的內容可以說是相差不遠,比較特別需要記的是,植物二次代謝物生合成機制、植物賀爾蒙的功用和作用機制、植物遭遇逆境時之作用機轉以及如何克服,當然,筆記上這些內容都必須清清楚楚。
5.試驗設計:
本科的大魔王,充滿數學公式的科目,也是很多人害怕的,但它卻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科目,因為是計算觀念題,答案滿固定,正確寫出來就一定能全拿分數,所以這個科目最不能放棄。我要推薦志光的吳老師,他讓我試驗設計從0開始一直到現在能夠理解大部分的內容,他的教法能夠讓初學者很好理解,上課方式也是滿有趣的,上他的課很值得。試驗設計的重點,基本的假設、試驗設計三要素、t test、CRD、RCBD、單因子二因子試驗設計、裂區設計、巢式設計、無母數統計、迴歸分析等,什麼情況要用什麼樣的試驗設計方法,這些掌握好觀念以及計算,這科拿分數不難了。
6.作物生產概論:
這科目是各個考科的綜合,包含了政府當前的政策方向以及時事,因此我把重點放在當前時事以及政策來準備,由於在公司當研究員的關係,我可以參加政府機關舉辦的研討會,從研討會當中可以得知目前正在進行的相關研究以及政策發展方向,有機農業、友善農業、韌性農業、精準農業、氣候變遷對於農業的影響、無人機、農藥十年減半策略等,這些都是滿重要的部分需要了解,由於其他科目都有在準備,所以生產概論我花的時間相較於其他科目就少了許多。
7.植物保護(普考):
這個我沒有補習,高考課程安排上也沒有這一科,由於研究所指導老師是植物保護界的專家,實驗室當中也存在著相關領域的書籍與講義,個人碩士論文也是研究相關的題目,而在職的公司也是農藥公司,算是植物保護相關,所以這科也就沒有特別準備,主要重點還是落在農藥如何合理使用、各個病蟲草害如何防治、病害三角環、IPM的應用等。
第一年考完,我僅有普考上榜(增額2),高考仍有些差距,但普考我沒有去報到,考量分發的情況之下現職的收入會比較優渥,故要繼續第二年的考試生活,第二年我依然有報名課程,想說會有增加一些不同的課程內容以及特別的補充,我針對第一年高考不足的地方再次加強,像是土壤學、育種學、作物生理學這三科,對於筆記的部分我再次重新整理,把土壤學的筆記重新撰寫一次,針對土壤物理、土壤化學、分析方式加強補充、育種學用舊筆記搭配新課程的方式來補充內容,作物生理學亦同;而試驗設計的部分,吳老師後半段課程有重新編排,補充上一些可能會考的內容,再次增加筆記的深度;生產概論的部分,增加次年研討會的內容以及韌性農業的相關資訊以及碳保存碳中和的內容。第二年的上課就比第一年輕鬆許多,由於筆記的建立早於去年完成,隔年的上課就可以壓力少一點。
今年疫情的影響,高普考延期,使得準備的時間大幅增加,但競爭對手也是一樣的,大家都獲得相同的準備時間,考試一旦延期象徵著你長跑的時間更久,身心的調適一定要處理好,過去兩年,我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我只能勤能補拙,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準備,我準備的期間,該放鬆的時候我選擇放鬆,該約會的時候就出門約會,壓力的釋放很重要,上班雖然很累,但已經投入了就必須完成他,這次考完試我就想著不要再考,但還好這次高考增額錄取了,很感謝家人以及女友的支持,也要謝謝志光提供相關課程,讓非本科系的人,能夠有良好的資源準備,有堅強的後盾以及後勤很重要,也祝福各位正在準備國考的考生未來能夠成功上榜,共勉之。
地方特考落榜後,深覺自己完全不知道怎麼寫申論題,因此有了參加奪榜班的動機,奪榜課程也只有志光有,因此也在112年3月那邊報名了志光的奪榜班。志光的課程開的相對完整,也有自己的學長姐相當推薦志光!
在準備考試前,本來在進修碩士,但是在一年級剛開學就覺得這不是我要走的路,所以就休學回到台東準備考公職,正式從學生進入全職考生的身份。
畢業於國立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因興趣於大四開始輔系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應屆畢業前覺得本科系的出路並非我所想要的,因而決定報考高普考,並於畢業後立即報名年度班,後因第一年沒有上榜又續報一年年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