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上榜計畫,堅定向前
本身就讀於教育學系,在大三上學期時發現自己在教師這份職業中無法獲得成就感以及熱情,但卻又想留在教育領域當中,於是毅然決然地放棄師資生的資格,轉戰教育行政。雖然教育學系的專門課程當中包含許多教育行政類科的考試科目,但系上的課程多以教師為出發點,因此教檢與教育行政的準備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選擇志光超級函授的原因
一直以來我都對於自己的考試能力非常沒有信心,尤其是大型考試以及高風險考試,只要範圍稍微多一點,我就會手忙腳亂,讀了後面忘了前面,寫題目時也總是一個頭兩個大。因此,我認為自己非常需要有體系、有經驗的教師引領。經過系上學長的推薦後,我選擇了志光公職,而又因為本身仍有學校學業需要進行,因此考量到時間安排上的方便,最後便選擇了超級函授。
時間安排
我所報名的是114年度的高考教育行政,因此開課時間從113年的8月開始。在跟課的部分,我會在領取教材前先至「教材核對表」確認該次課程內容,並將看課時間安排在行事曆當中。周一至周五每日最多安排兩堂課,分別是09:00~12:00以及14:00~17:00,而晚上則是利用心智圖將當日課程內容進行簡單的統整。周末則是複習一整周的上課內容,包括整理筆記以及試題練習等。此外,為了解決分心的問題,我使用了YPT讀書工具,除了可以記錄自己每日、每周、每月的讀書時間外,也可加入社群和其他夥伴們一起努力。
各科準備方式
(一) 國文(江河(王良友)老師/成績:申61、測18)
測驗的部分大多為閱讀理解,因此多練習一些考古題便能抓到手感;至於作文的部分則可透過平時的閱讀當中擷取一些名言佳句,結合自身經驗進行撰寫。此外,也可融入一些對於「公務員」的正面想法及態度。
(二) 法學知識與英文(韋伯(吳宗翰)老師、郭羿(郭耘豪)老師、英文/成績:84)
法學緒論的部分由於報名時有送了法學緒論的課程,因此這個科目我是完完地上了兩遍,雖然範圍很多很大,但是多少會有一些印象。
憲法的部分,韋伯老師在課堂中說明了非常多「釋字」,而這也是考點所在,相信大家只要能認真上完全部的課程,在憲法這個部分一定能得心應手。
最後在英文的部分,雖然並不困難,但自上大學之後便很少接觸英文,因此在閱讀的部分略為生疏,而這需要大量的閱讀及練習,才能夠喚醒對英文的記憶。而這部分威廉老師有推薦大家可以看The Japan Times,在獲取新知的同時也能鍛鍊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
(三) 教育行政學概要(成績:62);教育概要(成績:59)
我所報名的是「114年度的高考教育行政」,因此在教育行政學概要及教育概要當中並無相應的教師及科目,而這兩科也有我最擔心的申論題,在考試開始前,我非常擔心考題當中會有自己完全沒有觸及到的領域,也擔心自己的腦袋會一片空白。直至拿到考卷後,果然有幾題是我完全沒看過的東西,不過我也努力地「望文生義」,同時結合自己過去幾年對於「教育」的理解,寫了非常多自己的看法。
例如今年考了SEL以及平衡計分卡,前者我有一點印象,後者則是完全沒有聽過的內容,因此我在意義、意涵的部分使用了較少的篇幅,而在如何實施的部分使用大量的篇幅。因此我認為面對不熟悉的題目,在有標準答案的部分(如定義)儘量不要暴露自己的短處,而在沒有標準答案的部分(如作法)則可盡情發揮過去所學,將理論結合實務,讓閱卷老師感受到你有自己的想法以及你知道如何應用理論學說。
(四) 行政法概要(成績:78)
行政法的部分,老師教學地非常仔細,從理論、學說、釋字一直到法條都有非常完整的說明。在上完一輪課之後,會對於行政法有非常清楚的認識,接下來就只需要練習考古題即可。
結語
國考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不知道今年能不能考上,不知道還要考多久才輪到我考上,當時在下定決定要朝向教育行政努力時,我的內心也充滿了落榜的焦慮及畢業即失業的恐懼,但是因為有學校教授的鼓勵、家人的支持、韋伯老師的心靈雞湯…讓我在不斷的自我懷疑中反覆振作起來。
因此,考生一定要有正確的情緒抒發管道並勞役結合,有信心、毫無顧慮的向前衝才是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