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高普考一般行政心得 - 陳○偉(應屆考取/高普雙榜)
本身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由於本身的志向和興趣並不明確,加上看到系上學長投入高普考後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家庭也支持的情形下 ,興起了不妨試一試的念頭。
感謝志光數位學院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能分享我自己準備普考的學習過程,雖然本次不是高分錄取,但希望能藉此帶給後續要報考的學弟妹們一些鼓勵和參考。特別要感謝曾在就學、工作期間,以及備考期間,給予支持和鼓勵的家人、朋友、老師、老闆、同事們,是你們的陪伴和鼓勵讓我相信自己、堅持下去,勇敢踏上未知的未來,也感謝老天爺給我這份幸運。 自從研究所畢業後,任職於都市規劃顧問公司上班達三年,期間接觸不少公部門機關也承接一些縣市政府的規劃案,可以說是從學生時期到就業,都環繞在都市計畫相關領域。回想起自己會轉念決定專心投入公部門考試其實也不是偶然,可以說是等待一個比較好的時機。最初的想法是為了圓自己學生時期對成為公務員之願景,正巧也視逢當時工作面臨瓶頸想轉換跑道、疫情等相關原因,想給自己一段進修並找回自己腳步(自我實現)的機會,因而離開當時的工作型態,並萌生改變的心境。在離職前(專心投入公務人員考試)之前,曾經詢問許多當時已考上並在公務部門服務的同學與朋友,了解準備的方向和投入考試的準備時間與讀書安排,經過自我評估後,認知自己無法一心二用邊上班邊準備考試,而決定離職專心準備考試,為還年輕的自己拚一個穩定且較有制度保障的工作機會。
準備方式關於準備考試的方式,會依個人讀書習慣、環境、心態等應該有所差異或調整,以下概略分享我個人準備的經驗,供參考:
法學知識與英文的部分,我是選擇在志光數位學院購買函授的課程。因為當時疫情嚴峻,函授課程可以在家中自學很是方便且也配合當時我能上課的時間。當初購買全套課程是有考慮到共同科目成績會影響平均,也能補充英文的不足。所有科目整體準備時間差不多半年左右,盡量讓自己保持星期一到星期五從早到晚的看書時間(算是把上班時間轉換成讀書時間,作息和休息時間跟在公司上班時差不多)、晚上固定時間看英文、背單字,考前再搭配看國文作文與公文。 剛開始準備時是優先看憲法課程當作入門,慢慢讓自己養成讀書習慣與調整備考狀態,跟著課程進度加上自己課後複習與整理筆記、搭配上課的教材做憲法課本後面的選擇題。接著準備專業科目,起先也是跟著補習班的進度上完課(一科上完再念下一科),並在每堂課上完課後再花時間做筆記整理重點(含背誦),課程結束後再投入申論題考古題練習擬答,並分別寫在各科筆記。有疲累時會安排每日下午上網蒐集近期都市計畫相關新聞時事、影片、書籍等,重點摘錄在另一個筆記本,除了可轉換讀書的型態(心情),也能蒐集時事趨勢、運用案例說明等。來到考前一個月左右,課程結束且筆記也都整理差不多,轉換到圖書館念書(之前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讀書),增加自己看書的強度並配合考試日程調整看書順序與生活作息,主要將筆記熟記、反覆整理與回想,並將近年的考古題練習,並搭配模擬考試當天的作息運作。考前一週著重翻閱之前的筆記、加深唸較不熟悉的部分。
最後,也謝謝當時提起勇氣、盡力的自己,同時鼓勵猶豫的考生能嘗試突破自己!
本身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由於本身的志向和興趣並不明確,加上看到系上學長投入高普考後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家庭也支持的情形下 ,興起了不妨試一試的念頭。
因大學就讀醫療相關科系,出社會後便進入醫療體系工作,發現醫院輪三班的生活模式讓身體與體力日漸無法負荷,為了身體健康及穩定生活的考量下,公職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與薪資水平讓我心生嚮往,因此毅然辭職投入國考行列
抽樣方法跟回歸分析建議是上課跟兩遍,上第二遍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這兩科以理解為準,需要真正的弄懂;資料處理與統計實務,大多屬於背跟記憶的部分,課程跟一遍即可,平常有事沒事就要拿出來看一看,基本上久了就會越記越多;統計學跟經濟學的話,屬於紮實的一塊,跟一遍就可,但是要持續的複習,總體經濟學的部分,因為有些沒摸過的人可能有點生疏,可以上課上兩遍。然後剩下的就是,請把所有的考試都報名一遍,每考一遍,就會發現其實自己忽略掉某個章節或者某個章節不熟悉,也就上面說的不了解背後的含意,然後也是激勵自己繼續念書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