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高普考交通行政心得 - 王○慧(高普雙榜)
我是運輸相關科系畢業,前兩年報名補習班準備鐵路特考,但未上榜,本來想放棄國考之路,後來再度透過與櫃檯人員洽詢後,轉而投入準備高普考-交通行政,選擇視訊班的學習模式,以配合自己的工作時間,也因為兼職考生的身分,讓自己每天的讀書時間顯得非常寶貴
大三下的時候確定以後朝公職體系邁進,考量各類考試之考科共通性情形下,發現技術類科之專業科目共通性高、變化少、機會多,包含高普考、地特、關務等國家考試以及經濟部國營聯招、港務等國營事業,都有招募資訊人員,且報考人數及錄取率穩定。
起初自己讀普考範圍之考科,搭配坊間教科書及所學,普考、地特、關務皆數分或數名之差,最終在大四畢業前錄取國營事業,便以此為經濟基礎繼續拚高考。
規劃高考讀書時,經衡量自身所學及坊間教科書,高考實在太困難了。大三曾與同學遍訪國考補習班,也曾翻閱各家補習班教材,當時已有3~5名同學都選擇志光,加之上班後實在無暇再去一一訪問補習班,即選擇志光之函授課程,既保留彈性上課時間,又可不斷複習,且課本、板書等教材編寫方式較為明瞭,易於課間及課後相互對照吸收並製作自己的筆記。
共同科目部分配比不重,國文與英文仰賴自身程度,不應浪費太多時間。法學部分因近年減少題目數量,且專業科目中並無相關考科,簡略紀錄章節要點、法規概要、歷屆常見題型,並用公民常識搭配就可以應對。
專業科目需要謹慎分配時間讀,可分為程式邏輯類、資訊理論2大面向。程式邏輯類如資料結構、程式設計、資料庫等科目,尤其以上三者涉及整體程式邏輯的構建,一起讀比較能相互比較,比如程式設計講到演算法時,需要對照資料結構較為詳盡的演算法細節設計。資訊理論的資訊管理、資通網路與安全、系統專案管理等又可說是一個小圈圈,但內容繁雜需要題海戰術,比較適合讀程式到厭煩時換個口味繼續讀。
在讀書心法上,可分為時間安排、讀書方式、筆記方式。
1.時間安排:
必定很多人說要利用零碎時間,但零碎時間吸收效率太差,零碎時間用來放空自己、回想課程內容,再利用完整的時間上課或解題,印象更深刻。
2.讀書方式:
讀書方式其實跟著志光的課程安排就好,一次一科,一日兩堂至三堂,老師的板書要自己抄寫,再對照函授的板書筆記是否有比較大的差異,對於比較難理解的地方不要之後再看,一定要一次就懂,寧願吸收完整也不要貪多。
3.筆記方式:
筆記方式我的作法比較麻煩,先前自己準備普考時,是將課本內容自認為重點的,摘述到A4大小的word檔,條列式地將書中要點加上自己的融會的想法,不但大大加深印象,又能快速編輯,也便於日後複習可以快速閱覽,遇到不會才開課本。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學生或全職考生,但需要注意哪些是老師授課所述的重點,千萬不能題海戰術,否則浪費時間。
資訊處理類科有點算偏科,志光也僅有3位老師授課,其中曹勝老師教授資訊管理、資料結構、資通網路與安全、系統專案管理,授課方式極為老練,講解課程內容會搭配考古題,進度較快,廣度深度兼具,但課本有時內容太多,也有小部分章節內容與前章重複,但跟著老師上課前整理的板書,搭配耳提面命的重點考古題型,即可快速抓到章節要點。
簡明老師的資料庫應用都是重點,內容毫無冗贅,老師偏重以範例講解課程,並且以極為精簡的文字撰寫課程,應可不必另外製作筆記本。
陳凱老師的程式設計偏重自我思考,透過小題目讓同學釐清程式邏輯盲點,不過程式語法之間差異太多,仍需掌握邏輯,而非純粹了解語法。
總言之,秘而不宣的讀書、把握任何相似的考試、堅定自我抉擇、適當調整讀書方向,可說是我此次上榜的心法。
我是運輸相關科系畢業,前兩年報名補習班準備鐵路特考,但未上榜,本來想放棄國考之路,後來再度透過與櫃檯人員洽詢後,轉而投入準備高普考-交通行政,選擇視訊班的學習模式,以配合自己的工作時間,也因為兼職考生的身分,讓自己每天的讀書時間顯得非常寶貴
大學畢業後,自己在無充分準備下考研究所,落榜可想而知,毫無目標的我於是直接當兵,退伍後開始工作,這份工作一做就是十多年,也升上最高主管的職位,在工作生涯中,也遇到了即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突破及升遷的障礙,毅然決定辭掉工作,很多人都很訝異,一個做了這麼多年的工作,要放棄真的很可惜。對我來說,這的確是很難的抉擇,幸好父母很支持我,本身尚未成家,也存了一些積蓄,讓我暫時無經濟壓力下投入高考行列。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大四時陰錯陽差地推甄上了研究所,讀了一年之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漸漸感受到單純只會外語且若不是非常精通,就業環境可能會受限許多。加上身邊的朋友大都是老師,工作待遇和福利都不錯,也因為媽媽支持,因此決定休學開始準備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