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普考一般行政心得 - 楊○瑗(非本科系)
且因為父母都是公務人員從小就對這份穩定的職業耳濡目染想要跟隨父母的腳步,所以就決定報考公職。
研究所一年級為規劃未來去向,向家人討論後決定嘗試公職考試,加上有碩士論文的準備還有當年尚未縮減考試科目種種因素考量,因此只報考普考。
研所同學於此上課推薦前往試聽課程,最後決定報名。函授報考時正值疫情期間,為降低人與人的接觸選擇在家函授課程,不但可以自行調整上課時間,還能調動上課地點。
由於國家考試與大學上課內容有不一樣的課程目標,只有基礎常識在大學學過,更多是依賴補習班的課程。個人體驗下來,第一年課程主要了解考試全部內容,接著必須上戰場一次。再上第二年課程能在每一堂課了解更多的考試關鍵、重點、申論的內容方向。
在補習班每天按表操課下,不斷地推進看書進度還有老師的申論批改建議、檢討考卷,以及同學的相互討論,拯救我的申論成功達成上榜目標。 缺點是今年沒有共同科目的練習。
坦白說共同科目很難一夕之間衝上分數,不論是國文、英文還是法緒範圍太廣,最好把握只有的憲法,相較之下範圍小,且命題方向大致相同算是共同科目好拿分數的一科。貨幣銀行學看似簡單,但因為是申論題,要如何寫出重點且有條緒,是我在奪榜班訓練時的重點加強科目。統計學不外乎是刷題目,不斷的認識考題類型,普考經建之統計基本上不會脫離某幾章太多。經濟學是就學時期就有接觸的科目,且是專業科目唯一的選擇題,相較之下基本分數較好拿,重點在於計算題及變化題的得分。
首先,很感謝家人無條件的支持,不論是經濟還是精神上,且願意讓我報名奪榜班,能在此增強寫申論能力。另外還要感謝奪榜班的同學相互傳輸正能量不讓考試在即的緊張氛圍散播在班上,只為共同目標-上榜。
不擔心沒準備好就拒絕考試,唯有上過考場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且對未來的讀書計畫能更具體化,漸漸讓上榜成真。
且因為父母都是公務人員從小就對這份穩定的職業耳濡目染想要跟隨父母的腳步,所以就決定報考公職。
要考上國家考試或是相關國營事業這一條道路是不容易的。加上重新加入考試行列除了要有毅力外,也要考量到其他各種因素,例如要考哪一類科,考試科目與以前所學是否相關,要如何能夠上榜等等。 在確定報考的類科與科目後,我走進了補習班
我畢業自亞洲大學心理學系,雖然自身對心理學深感興趣,但對未來職涯依舊迷茫,當我意識到想考取研究所時也已經錯過準備的黃金期,而且既然要考試,何不選擇考上即可就業的公職考試,為此我在大四那年便決定要選擇投入公職考試的行列。然而心理科系並無單獨的高普考類科,所以剛開始準備的時候也甚是苦惱,不過經過身邊親友以及自己蒐集資料後,得到的教育行政公職的報考資訊,期中考科包含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統計、測驗等是先前在大學皆有修習過的課程,同時工作內容我也不排斥,最終便選定教育行政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