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視訊,符合我的學習節奏
我是在大約三月初當兵放假時看到公務員報名,想說退伍後也沒有什麼計畫,再加上有聽說113年開始國考考科有刪減,於是決定報考公務員,因此在三月底退伍後休息了一週後,在四月正式開始了備考。
選擇視訊的原因是從宜蘭跑到台北高雄去上面授班太花時間了不現實,二來是視訊的話我可以控制節奏,突然有觀念卡住的時候可以暫停慢慢思考,又或者是再重複多看幾遍直到想通,而且我的作息時間常常不固定,常常是前一天睡到傍晚才醒來就直接通霄撐到隔天中午才睡,所以選擇視訊的話我才能想念就念,想睡就直接回家睡。
首先從憲法開始,在十堂課裡面,韋伯老師(吳宗翰老師)補充了非常多的釋字判決,因為考科是選擇題的關係,我基本上就只有去記最後的結論是合憲還是違憲而已。大約用了一個多星期很快地看完憲法課程以後,考慮到備考時間不足和科目的佔分比重,我決定先暫時跳過剩下的共同科目,直接進入專業科目的準備,如果考前還有時間再回來補多少算多少。
我第一個開始準備的是專業科目是貨幣銀行學,如果說專業科目裡面要找出一科最讓我頭大的科目的話,那必然是貨幣銀行學。不似其他科目給我的感覺那樣,核心觀念就如同樹的主幹一般,各種衍生的知識點則是像樹幹上延伸出來的分支,掌握住主幹就能找到大概的方向。貨幣銀行學準備起來給我一種很雜的感覺,不同知識點就如同各自林立的山頭,而且範圍實在太廣了,讓我完全找不到準備的方向。在看視訊時明明都聽得懂,可是就是很容易忘記,除了一些可以靠著理解來記憶的觀念,更多時候是這堂課學到了這個知識點,下堂課有點印象,再下堂就只能記得自己好像看過有這個東西,對於內涵則是一片空白,就只能再翻回去再看一遍,於是就這樣跌跌撞撞的看完貨幣銀行學的課程,而時間來到了六月。
進入六月後,由於已經報考了七月的高考練筆,比起再繼續上新的課程趕進度,我決定先放下其他科目,拿起貨幣銀行學的課本在家從頭再記一遍,也是想知道目前對於這唯一一門已經複習過一輪的專業科目能夠把握多少。到了考試當天,沒想到真正面對題目還是不同於已經分門別類做好整理的課本例題,雖然不至於腦中一片空白什麼都寫不出來,但我還是一片混亂,無法分辨出題目希望我回答的究竟是什麼,於是七月的高考宣告慘敗。
高考結束後,我休息了一週,繼續開始了新的課程—公共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的準備倒是比起貨幣銀行學順利許多,有著七月高考的經驗,我將重心放在一般均衡理論、稅、外部性、公共財、中間選民理論、影子價格、全民健保這些大重點上,尤其是林達爾均衡條件、薩姆爾遜均衡條件更是重點中的重點。此外,我將上述這些的公式全部從定義親自推導過一遍,這樣即便萬一到時候真的忘記了也能從定義出發解題。事實上,這次的三等地方特考公共經濟學還真的出了一題給定效用和所得,寫出薩姆爾遜均衡條件,也是因為我有親自推導過這些,才不至於兩眼一黑無從下筆,也讓我在這題上取得了完整的25分。
結束公共經濟學的課程後,時間來到了十月,距離考試只剩下兩個月,時間的嚴重不足讓我選擇了直接跳著唸。對於統計我直接把一些重要的分配的pdf、cdf、mgf推導過一遍,然後就是分配的轉換、雙變量常態分配這些。熟練了這些後就接著進入估計與假設檢定,當我把這些估計跟檢定推導了一遍後,已經接近十一月底了。
至於最後到考試的這段時間我留給了貨幣銀行學的複習,我開始訓練自己從考古題中判斷題目到底想問什麼,要用什麼理論去分析,再回去翻課本看老師的解答是否是如此,其實這麼做也有點是時間不足下沒辦法只好投機取巧,以考古題來考前猜題。
其實這次能上榜有很大的原因是運氣不錯,考試的題目沒有與考前猜題的方向相差太多,也由於台北區經建行政的地方特考競爭沒那麼激烈,我還記得考試那兩天我們那間教室應考人數30人,但實際全程參與完全不考試的只有12人,而最後放榜的結果也是不足額錄取,所以要上榜的話其實及格分就差不多了,真的不用自己嚇自己。另外,如果有要跨縣市應考的飯店最好提前訂,我這次就差點太晚訂沒訂到,雖然也是可以考試當天提前出門搭車,不過我覺得至少在考試的這兩天還是讓自己睡得舒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