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考動機:
大學時期就讀財務金融學系,然而在漸趨瞭解到金融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環境之後,我體悟到性格內向、喜好穩定的自己可能並不適合此類工作。大三下學期時,親戚間恰好有人正在準備公職考試,在聽完他講述公務人員工作內容較為單純固定,且薪資福利制度亦十分完善的職業特性之後,我決定畢業後以公職為目標,投身國家考試。因此,大四時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探索自己適合報考哪一個類科,最後選擇與財務學類相關的財稅行政,希望可以結合自身所學過的專業知識,日後在考試準備上也較能得心應手。此外,財稅行政這一科除了一年一度的高普考,地方特考、稅務特考亦有開缺額招考,機會相對其他類科而言增加許多。
二、考試過程:
由於今年九月初正好有稅務特考,所以我抱著初生之犢的心情,想去嘗試看看國考的實戰經驗,也能藉此磨鍊自己申論題型的作答技巧。五月底報名之後,我便開始加強專業科目的準備,其中會計學方面因為曾經是大學時的必修科目,一開始我先以學校中級會計學的課本為主。而民法與稅務法規皆是法律相關的類科,屬於我以前較少接觸的領域,且民法與稅務法規範圍廣泛又多如牛毛,讓初學者的我讀來非常吃力,關於法條的內容只能囫圇吞棗、死背硬記,導致做題目時回答總是毫無頭緒、雜亂無章。如此持續了一個月之後,一次因緣際會下,我得知超級函授系列有提供各類專業考科的影音課程,試聽過後覺得講解很清楚也很有幫助,便開始搭配函授課程來準備考試。畢業後到考試的期間僅有兩個多月,在相對短暫又匆促的時間裡,我每天都會看一至兩堂的專業科目課程(會計學、民法及稅務法規),而函授課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彈性安排上課時間,課堂中若有聽不清楚的部分在結束之後還能倒帶回去,重複播放直到完全領會為止,且有已經編寫好的板書講義,讓我無須一邊聽課還要分心抄筆記。到了九月份考試前,儘管還沒有聽完全部的課程,但對這些科目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再加上教材裡附的題庫與近幾年的考古題演練,我已能掌握大部分基本的測驗題,申論題也能寫出較完整的段落。
三、各科準備:
(一)國文:國文一科分為測驗題、作文與公文三大部分。測驗題大多考國學常識,然而國學常識包羅萬象,二十題裡即包含了古文詩詞、字音字形、成語及應用文辭等等,因此我主要是藉由歷屆考古題的練習以熟悉題型,再加上國高中所累積的知識應考。作文方面,我平時會將讀過的散文裡優美、意義深遠的句子抄錄下來,或是參考一些名言佳句、名人事例,在考場上都能有所助益。而公文是我完全沒有經驗的項目,考試前我則把參考書裡公文的固定格式、特殊用語記下來,然後再參考不同主題的幾篇範本。
(二)法學緒論與英文:法學緒論亦是範圍廣闊的一門學科,較重要的法律如憲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都是考題的重點,程老師的參考書內容豐富詳盡,在每個單元最後都會有從前出現過的相關法律考題、選項總整理,不僅可以加深記憶,也能幫助我融會貫通。至於英文方面我並沒有太多的準備,不過建議平時可以抽空閱讀英文的報章雜誌,增進單字和文法句型的累積。
(三)稅務法規:鄭老師的函授課程講解精闢,利用法典一條條循序漸進地解釋,再搭配講義補充的細節整理,而老師本人也有十分豐富的稅務經驗,讓幾乎是從零開始的我即使是面對繁雜的綜所稅、營所稅或營業稅等也能理解得很清楚。每天聽完課後再看講義複習一遍,考試前幾週再做大量的題目練習,對於考試的準備便足夠充分了。
(四)民法:陳老師的函授課程相當充實,尤其民法總則涵蓋大量的原則性觀念,還有種類眾多又複雜的債編,老師在每堂課都會舉許多案例釐清每一條法律應如何適用,也會帶我們一起做申論題,幫助我們拆解每題的邏輯和分辨許多看似模稜兩可的民事案例。民法的申論題一直是我最不擅長的部分,因此在準備上我也花了比較多時間,我會先看一次課本的擬答,然後再自己試著寫一遍,如此不但能熟悉法條,也能逐漸鍛鍊申論題的寫作層次。
(五)會計學:由於會計是我曾經學習過的一科,報名後我先讀過一遍自己以前的會計學課本,但國家考試與學校的期中期末考仍有落差,所以在買了函授課程以後,我也看了郝老師的總複習課程,裡頭關於重點單元的觀念、分錄和計算題的演練,經過老師講解後就變得淺顯易懂了。我也會把時常出現或容易忘記的分錄、公式寫成筆記,在考試前熟讀,寫測驗題或計算題時就能較靈活地應用。
四、心得:
決定考公職以前,我便明白這是一段極需耐心與毅力的路程,大學剛畢業時的茫然心情也讓我數度質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抉擇,很感激家人始終全力支持我、鼓勵我,讓我能心無旁騖地做一個全職考生。而養成規律的作息以及身心的調適也相當重要,每天下午我會到家附近的公園健走一小時,放鬆心情之餘還能強健身體。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It does not matter how slowly you walk so long as you do not stop.” 祝福所有的考生都能心想事成、順利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