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普考一般行政心得-陳薇竹
大學畢業後的四年間選擇了與我大學就讀的本科系-日本語言文化學系相關的工作就業,任職過的兩份工作其實還算順遂,遇到了好的老闆、同事與工作環境,這樣平順的工作和職場氣氛,也讓我當時漸漸安於現狀不想向前跨出步伐,但近年來刊載經濟不景氣和各種私人公司裁員、無薪假的斗大新聞標題不斷出現,對於生活的不安感隱隱約約開始像一顆隨時會被引爆的不定時炸彈不斷答答答的倒數計時。
讀書準備考試的方法與心態
(一) 準備部分:
1. 你應該要有自己的筆記
許多考生可能認為筆記只要抄老師的板書,做整理就是一份筆記。那我會認為這樣做很白工,所謂的「記」是將自己的話說出來,而當你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時,代表你已經記起來了。所以,你抄了補習班老師那麼多的板書,不好意思,那是老師的,不是你的筆記。唯有你做成自己的筆記,自己才能在考場上做更多的提取運用。
訪間許多的一流考生心得書籍中一定會描述有自己的筆記,因為筆記的功能在於幫助自己複習與建立架構(記憶提取),當自己對於筆記相當熟稔時,自己應該要能用一張白紙寫出東西來,而這些東西就是你上榜的關鍵。
2. 考古題在幫助你抓重點
以過去的考試規則來說,近3年的考題不會重複。但這個規則近年已經被修改,表示剛出過的題目有可能再考出來。考古題的作用在於幫助你預測未來,以近五年的考試為基礎,可以看出未來命題的方向,基本上考試都會有熱點(熱區)也會大爆冷門,教育行政的熱區一直都是那幾個。像是〈教育心理學〉的熱區不外乎學習、記憶、動機和教學方法等;〈教育哲學〉的熱區不外乎批判理論、道德哲學、教師哲學等;〈教育行政學〉熱區不外乎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教師評鑑、永續領導與第五級領導、教育市場化等。只是考題換湯不換藥,用另一個形式考你。
3. 瀏覽時事新聞,而非杜絕上網
教育乃國家大事,教育行政不好準備的點在於,教育是很活的,教育改革因為社會、經濟或政治不斷想改得更好更理想。因此,會有很多不同的教育政策白皮書出現,而考生要準備的考試這麼多,其實不太可能花太多時間去準備。但有時間還是要去看、要去知道,因為這些政策是學者、政府所重視的。你不用了解到很深,但也不能都不去了解,可以訂閱一些電子報(例如:《台灣教育評論月刊》其內容我覺得淺顯易懂),找尋一些你覺得重要的文章,做重點摘述。這樣你才是對於這個議題有初步了解的人。再來就是將你學到的知識與時事作連結了,教育很少有新東西,大多是新瓶裝舊酒,想想看這些新東西與過去學到的什麼有關係。更能活化自己的思考喔!
4. 考試該如何寫得好
康德曾說:「沒有內涵的思想是空的,沒有概念的直覺是盲的。」,申論考試並不是作文,不只有自己的想法,更要有專業的知識來做鋪陳與支持。以自己在研究所的考試來說,我的老師喜歡學生把概念說清楚說明白,而非簡單地用一兩句話帶過。其原因在於,當你能把概念說得越深,表示自己越清楚題目在問什麼。
以下為我論述的方式,僅供參考,論述本來就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沒有一定的標準的。
我的論述方式:
(1) 背景
背景就是前言,你對於這個概念理解多少,你的背景就有多少。所以,整理筆記時,別只看補習班老師給的講義,自己也應該要上網查查資料,訓練自己提出問題意識。現在網路如此發達,你要的知識唾手可得,請善用。
(2) 內容
內容就是你的基本功啦!補習班老師會把內容精緻化,而自己要試著在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喔,基本上如果補習班老師課本內容太生硬,可以參考訪間的參考書,會比較淺顯易懂。不然論述會很生疏,沒有自己的味道。
(3) 應用
現在教育行政喜歡的出題類型為一個理論配一個應用或啟示,如果知道得不夠廣,那在應用或啟示上寫做就難達到廣度。而廣度的養成,需要累積一定量的知識,並將知識之間做連結,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不然版面難以寫滿。
(4) 結語:我幾乎不寫,我沒有寫結語的習慣,原因如下:
1.寫作空間不足,我論述版面主要只有前言跟內容,寫完大概就40行左右。除非前言跟內容量不足,才寫結語。
2.典試委員其實沒有太多時間看。
3.結語是反思而非題幹在寫一遍,而反思其實一般考生除非唸過研究所,不然很難寫出很漂亮的結語。
4.有些題目根本不用結語,例如今年教育心理學的第二及第三題,寫結語等於扣分。
(二) 學科部分:
1. 教育行政學(26):今年的教育行政學表現得蠻差的,有兩題真的沒有準備到。教育行政學不是太好準備的學科,難以預測會考什麼,這門學科時常與政策和比較教育有關,加上教育行政學的脈絡性也較低,因此我通常會聚焦於某一些重要議題來做深入學習,例如:談到溝通會聚焦於衝突、教育市場化及新公共管理的議題上;談到領導會聚焦於學校本位管理及第五級領導等,主題式的學習將各章節的概念做連結。
2. 比較教育(59):教育領域的魔王科目,比較教育困難的地方在於花時間了解各國學制,然而國家太多,考試也不一定考。所以我在準備比較教育只唸方法論(基本上每年最少一題)的部分,各國學制只有花時間略懂略懂(這方法其實蠻賭的),各國學制有時間也可以讀一下,不要到完全沒概念。國家主要以美、英、法、德、歐盟及國際組織為主。
3. 行政法(70 30/40):行政法的學習在於了解與釐清法條內容,法條不用背到一字不漏,但要知道條號及該條在說什麼。釋字背誦不超過10個,個人認為最好用的釋字就469號,在寫申論時,重點要知道老師要問什麼,並想清楚題目要問什麼,找出爭點並針對爭點依據構成要件、涵攝及結論進行三段論證,寫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獲得高分,選擇題請部分請找大量題目來做,做到會自動反射出答案,不懂得可以問阿摩或e-mail給補習班老師。
4. 教育哲學(75):這科請細讀羅正老師的課本(編得很好)就可以了,看完自己做一遍筆記,配合老師上課的內容,很容易得心易手,這科沒這麼難,教育哲學其實就是對於教育現場的反思之學。國考的命題趨勢主要可以分為各種主義2題、知識論及道德論1題、教育現場(教育愛、體罰議題)1題。
5. 教育心理學(74):教育心理學是投報率相當高的科目,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每年都差不多,只是偶爾幾年會出現一些沒見過的題目,像心流經驗、專題導向式學習、認知負荷等,在研究所才會深入的名詞,這很難準備,而因為我是本科出身所以這些我都有聽過,這些通常是研究所題目才會出現,只是近年來這些議題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像心理學這麼多,主要集中在發展、學習、動機、自我概念、認知(注意力、記憶及心智歷程)、教學方法(教師中心及學生中心)上。
6. 教育統計與測驗(84):教育統計與測驗也是投報率相當高的科目,且考點每年重覆率相當高,統計的考點主要在描述性統計、卡方、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因為教授對於廻歸越來越重視,我認為這是未來命題趨勢。而統計也越來越愛以報表方式出題,其實讀報表非常簡單,只是要花時間;而測驗的考點主要在信效度、試題分析、SP表及項目反映理論上,這是一定要去讀的。
大學畢業後的四年間選擇了與我大學就讀的本科系-日本語言文化學系相關的工作就業,任職過的兩份工作其實還算順遂,遇到了好的老闆、同事與工作環境,這樣平順的工作和職場氣氛,也讓我當時漸漸安於現狀不想向前跨出步伐,但近年來刊載經濟不景氣和各種私人公司裁員、無薪假的斗大新聞標題不斷出現,對於生活的不安感隱隱約約開始像一顆隨時會被引爆的不定時炸彈不斷答答答的倒數計時。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大四時陰錯陽差地推甄上了研究所,讀了一年之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漸漸感受到單純只會外語且若不是非常精通,就業環境可能會受限許多。加上身邊的朋友大都是老師,工作待遇和福利都不錯,也因為媽媽支持,因此決定休學開始準備公職。
畢業於臺中科技大學,主修財務金融系,畢業後正好在人事網上看到有機關的會計室職缺,經考慮後認為自己在會計室工作會比較適合,故前往面試並順利錄取。在熟悉新的工作環境後,漸漸的我能整理出空閒時間,再加上同事的鼓勵,我開始考慮轉投考公職考試,原本打算準備與自己興趣相符的會計行政類組,但最後在志光門市人員的建議下選擇考試機會較多的財稅行政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