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台電僱員綜合行政類(北區)心得-馬岱瑩
在私人公司工作了兩年後,由於覺得升遷福利制度不夠透明,工時相對也較長,因此考慮投入國營考試。由於自己不是本科系,因此在評估過後決定先以考科較為容易上手的經濟部職員為主,而在準備職員的期間也有報名僱員增加上榜機會。
會報考台電雇員的原因主要對穩定的生活品質有嚮往,從原先教育的跑道轉換,想選擇兼顧經濟穩定、能夠在上班之餘培養興趣的工作;另外考科方面也選比較有興趣的企業管理,比起高普考的法科更活,綜合考慮完這些報考的優點後,思考目標如何達成。
就想到朋友分享過事半功倍而且又彈性的補習班,上課節奏與時間都能自己調整,不會因為通勤去上課犧牲掉時間,整個準備是針對國營、台電項目為期大約9個月的準備時間,下面將整理各科目的準備方式。
補習班由於每周安排至少兩堂課,因此周末都完成當周筆記、熟記背誦口號,利用EXCEL劃分每周目標,然後在上課兩個月後開始寫考古題,將考古題的錯題做成『錯題統整本』。
每堂行政學跟課後會在當天課後複習上課內容,利用老師製作的心智圖再檢索格外重要的部分做自己的筆記,同樣地也是在上課兩個月後,抽空練習考古題,將考古錯的部分寫上心智圖頁碼,複習頁碼並訂正觀念
整理不熟法條的癥結,尤其一定要在上完課後,來多練考古題來熟記法條,比起直接死背法典,反而用考古題整理錯題跟訂正法條,學習記憶會來得更加深刻,另外課後需抽空將老師的板書,另外統整成筆記本、建立屬於個人的學習資料庫,以利上考場時能夠快速翻閱瀏覽。
考試前一個月開始複習英文文法,然後英文單字部分,只能勤能補拙地來練習考古題,其他額外靠過去的累積的知識,由於各個科目所佔的權重不同,所以將有限時間做最有效投資發揮是我的讀書策略。
因為自認不是長跑型選手,所以從7月讀到10月考了國營職員後,中間休息1個月左右時間沒有碰書,看比較多法律相關的期刊或爭議文章,練習對法律相關文獻的敏銳度後,快速上行政學的課一個月後去考地特五等練習考試臨場感,從農曆過年後到5/14考試衝刺台電雇員,以下為當時計畫的時間表。
因為上課的內容繁雜會需要時間吸收,所以大部份時間表都會延後,大約會在晚上10點之前盡量結束當天的課程,之後會看劇或網路影片放鬆心情,不會繼續逼迫自己要整天讀書,為期快4個月的衝刺期間一旦有遇到沒有心思讀書的一天就會當成休兵日,會減半原先的8-9小時讀書,保有彈性的讀書日常,才更能堅持到最後走完讀書計畫。
期間我有使用YPT-yeolpumta的手機APP,詳細記錄讀書時間跟加入考同樣項目的群組,會顯示彼此用功的總時數,藉此來激勵自己想要一次就上榜必須更用功、不能僥倖。
衝刺的期間也幾乎不跟朋友見面,避免受到他人想法或價值觀影響決心,也卸載社交軟體,完全的靜下心來面對考試科目很重要。
身為非本科系的學生,只要能夠認真的面對所有專業科目,每天花8小時以上讀書,目標是熟讀一次課本後、再精讀兩次,開始勤練考古題做筆記,就能分析各單元考試出題比重,花更多時間去練習常考的、你常錯的,不心存僥倖漏讀任何一個觀念,精實的準備半年都一定可以考得上。
另外,在最初填選區處部分,也建議大家可以參考每年最低錄取分數,挑選自己有機會上榜、生活成本不會過高的地區,拚一次就上榜沒有想像中困難;每年考的人都很多,但堅持準備到底的人往往連一半都不到。
在私人公司工作了兩年後,由於覺得升遷福利制度不夠透明,工時相對也較長,因此考慮投入國營考試。由於自己不是本科系,因此在評估過後決定先以考科較為容易上手的經濟部職員為主,而在準備職員的期間也有報名僱員增加上榜機會。
我是19歲開始準備考試的,當時我有做一份時薪工作,由於我這個人比較愛玩,很容易就被朋友、家人及周遭事物影響,只要當天發生一些煩心事,什麼事情我都會做不好,然而我的個性就是比較重朋友,面對課業或朋友之間,我會選擇出去找朋友聊天、唱歌來紓壓,朋友找我一定會出去,就因為這些原因,導致我上課沒辦法專心
我本身是從事傳統的水電行業至今約兩年的時間,是份取代性低且具專業技術性的工作,可是在小型私人的水電行要看老闆有沒有案子可接,曾有過沒案子導致休息半個月沒班可上的情況,所以我會想報考公職的原因不諱言就是希望有個穩定的工作,而且薪資跟升遷制度都很透明,我覺得相對外面大多數的工作都要好這就是我想報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