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國小教甄普通科考取心得-鄭郁蓁
由於自己不是念教育相關科系,對於教育理論比較不熟悉,再加上學校的課業主要是在大一至大三,因此大三下就開始準備考試,提早準備可以完完整整聽完課、看完書、複習課業、甚至寫好幾輪考古題,扎扎實實的念好幾遍。
和大家一樣,在準備教甄的這條路上努力多年,今年終於如願上岸了。不瞞大家說,這是我第一次進複試!第一次進複試就以第五名的好成績上岸,讓我雀躍不已。回想整個準備考試的經過,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瞭解自己的優勢劣勢能力,進而找出適合自己的準備方式」。
由於我畢業於英國語文學系,並非幼教系,所以我的筆試不強;加上先考取台北市公幼教保員,需要邊工作邊準備考試,而服務的學校工作量又大,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準備考試,所以我選擇補習班多元學習課程搭配教甄社團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準備初試和複試。
因為筆試不強,所以我在報名時,會選擇初試成績不納入複試成績計算的縣市報名。
礙於需要邊工作邊準備考試,加上疫情的關係,參考完補習班寄來的訊息之後,我選擇參加補習班的線上正規班課程,這樣我可以隨時隨地上線上課,不用受限於實體課程的時間,不清楚的地方還可以反覆觀看。這樣的學習方式很符合我的需求,讓我很享受在課程當中。
除了線上課程,補習班舉辦的每一場講座我都有參與,因為每一位老師檢附的講義全部都是考試重點,可以幫助我檢視自己的學習內容有無涵蓋到這些重點;尤其是老師放在YouTube上面的影片,幫助我們整理很多的重點,也幫助我釐清很多的概念,我將老師的PPT截圖下來,再列印出來,然後整理到我的筆記裡,最後這些筆記就是我帶去考場考前翻閱的重點啦!課程學習完我會搭配教甄社團出的作業,每個月完成五份考題(500題),寫錯的題目就進行勘誤;也會下載歷屆考古題來練習,我有做到十年內的考古題,幸運的是,今年新北的試題有出現早期的考古題,所以做足十年內的考古題應該還是需要的。
一分鐘自我介紹是必備的,在教甄社團老師的督促協助下,早早就完成且滾瓜爛熟;其餘部分,我會把口試題目寫在小本子上,一頁一題,然後用逐字稿的方式將回答內容記錄下來,方便在搭車時翻閱。幸運的是,今年被問到的口試題目其實都蠻實務的,不難回答。
我的準備方式就是「放大自己的優勢能力,縮小自己的劣勢能力」。我的優勢能力就是唱歌、律動、英語,所以我準備二首兒歌,一首國語,一首台語(因為新北重視母語教學),然後把英語融入例行性活動。我的劣勢能力就是不太會討論,所以我還是會帶討論,只是我把討論的時間縮短,而且只問三個問題:
Q1~故事說了什麼?
Q2~銜接孩子舊經驗的問題
Q3~銜接學習區的問題
然後,整場十分鐘的試教,自然融合班級經營、教師協同、問題輔導、母語教學、英語融入...課程動靜交錯,眼中有孩子,處處是亮點。今年抽到的試教題目是:我的家族樹,情境:團討+學習區+偏鄉+新住民文化,不難發揮,就這樣,我拿到86.539045的好成績。
準備複試的過程中,謝謝補習班老師與社團裡每位夥伴的分享,也謝謝服務學校的校長、主任、老師們的分享與指導,更謝謝我先考上的好朋友們陪我剖析題目、訓練自己建構教案的能力,讓我在淚水中慢慢長出自己的試教樣態,真心謝謝大家!
永遠記得109暑假,教甄社團的夥伴相聚時我抽到的小卡:「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你有無限可能」。的確~因為考複試前,沒有人會想到我居然考上,而且還拿到第五名的好成績;所以~我能,你一定也能,不要小看自己,因為明年上榜的就是你囉!
祝福大家~未來我們一起繼續加油喔!
由於自己不是念教育相關科系,對於教育理論比較不熟悉,再加上學校的課業主要是在大一至大三,因此大三下就開始準備考試,提早準備可以完完整整聽完課、看完書、複習課業、甚至寫好幾輪考古題,扎扎實實的念好幾遍。
當了媽媽之後才去現在台北市立大學修教育學程,民國93年順利取得國小教師證,也正是教甄最嚴酷的時候, 回憶起來錄取率當時最低曾低到約千分之三,於是就先把教甄的考試放在第二順位,先把幼小的孩子及身體不適的爸爸照顧好,期間經歷了爸爸過世及婚姻的問題,在104年才開始認真投入教甄的考試。
本身大學讀英文系,研究所也是繼續讀英教所,當時會修特教學程也只是先修起來放,沒有想過自己最後真的會走上特教老師這一條路。自從我擔任特教代理老師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很容易被我們特教的孩子所觸動,即使他們課業只是一點點的進步,行為問題有一絲絲的改善,看著他們從0到1一步步慢慢的成長,我才明白自己真的很喜歡特教老師這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