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高考績效審計心得 - 劉○瑾 (高考第2名/應屆/1年考取/快速考取)
應屆考取 / 1年考取 / 高考第2名
#高普考#績效審計
點閱:18
一.選績效審計的原因-了解自己的優勢及劣勢
1.考試科目的接受性
我畢業於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系,因為績效審計這個類科,專業科目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是我在校期間比較唸得下去的科目,經濟學則是在校期間有修過財政輔系的經原,算熟悉的科目,而其他科目有透過爬文了解內容並去書局翻書,評估自己的接受度。
2.避開不喜歡的科目(自己嘗試過但是念不下去的科目)
國考許多類科都需要考行政學,因為行政學對我而言是很龐雜很難準備的,所以在選類科時,有避開考行政學的類科。
3.錄取率
雖然績效審計的錄取名額比較少,但錄取率是算高的(大概落在10%有時甚至超過),且上榜後有專業加給,是相對比較專業的類科,參與考試的人數不像人事行政、一般行政這麼多,個人覺得上榜機會是比較高的。
二.認清自己的需求
我自己是希望補習的地點可以離學校及家近一點,面授須到台北,所以不選,且因為我覺得我是一個需要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地方,才能專注的人,而函授可以用自己的電腦、手機,隨地都可看,我會很容易分心,所以我選擇讓自己沒有藉口待在家耍廢,一定要出門到班上課的視訊班,加上視訊班同學都很認真,看到別人連吃飯都在看筆記,便會更加鞭策自己。
三.讀書方法
(一)排計畫及讀書帳-掌握讀書的節奏
排計畫是為了控管進度,所以即便沒有照計畫進行也不必過於苛責自己,只要知道目前進度在哪裡,然後再根據落後的部分去進行計畫調整即可。我把計畫分為「跟課計畫」、「科目計畫」、「週計畫」,跟課計畫就是規劃補習課程的進度,掌握開課時間,並且將不同科目做組合安排;而科目計畫則是根據科目之間章節的關聯性去做科目組合。
例如財務行政前面的部分是與會審法規的預算法重疊,便可以組合一起唸,而科目計畫也是為了要配合大四上課時間,讓自己在一個禮拜內可以把所有的科目都接觸過至少兩遍,反覆循環,這樣才能更熟悉科目內容;而週計畫則是根據制定出來的科目計畫及跟課計畫再去細規劃一周的每一天要唸什麼內容、進度,並透過每天紀錄的讀書帳檢討上一周的進度及科目組合是否沒有效率、需要調整。
(二)背誦方法
1.會審法規:
跟課時要一邊上課,一邊記法條關鍵字,課後開始反覆背誦,反覆背誦後回想法條的意思內涵,再反覆背誦和默寫,前期準備先把一個個法條背誦至少八成相似,後期則是將相關法條整理在一起變成筆記,反覆背誦,並有新的理解或是整理就更新筆記,繼續反覆背誦,並且運用申論題進行測試,找到自己答題的盲點及法條不熟的部分。
2.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財務行政:
一定要先精讀考用書及參考書,並且理解大標題小標題的意思,並且背起來,至少要可以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後期準備除了運用考古題測試自己之外,也要繼續反覆閱讀考用書及參考書,只要發現自己不熟就要做記號反覆去翻,而且這三個科目答題時是尤其需要論述能力,所以理解很重要,掌握大標小標,其他就必須靠自己平時練習累積起來的論述能力。
3.審計學:
掌握公報內容,金老師畫的重點(大太陽)務必背熟,因為答題必須使用公報用語,而非自己理解的白話文,所以老師畫記的公報重點一定要一字不差地背好,我自己的方法是先在腦袋背一兩次,而後蓋住公報用默寫的方式,最可以知道自己哪個詞、哪段落掉不熟,而後再去加強。而審計學除了重背誦外也很重觀念的釐清,在高考的選擇題尤其需要觀念的邏輯,因此老師的每堂筆記務必掌握住,必須刻印在腦袋裡,反覆閱讀及理解。
4.經濟學與成本效益分析:
畫圖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會說明圖的意義,圖的線、點、線的移動、點的移動、原賦點,都必須會自己假設、解釋、說明,而非僅理解課本上的圖而已,因為考題很常會是給一個情境,要你自己畫出圖並說明圖為何要這樣畫,函數為何如此設定。
四.時間安排
原則上是分成兩個時間,一個是專注唸書時間落在9:00-20:00中間休息兩個小時,吃午餐及晚餐,午餐及晚餐我會挑一餐是一邊吃飯,一邊滑手機看新聞補充時事,另外一餐會是看我喜歡的動畫或是就當休息-純粹吃飯讓腦袋放空;而從補習班回到家則是娛樂時間除了整理書包洗澡外,因為我很喜歡滑手機逛逛賣場、看看youtube,所以我會大滑特滑到11:00,然後準備入睡,跟自己約定好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唸書時間手機就是擺在看不到的地方不要碰他,確保自己專注在唸書,回到家就好好娛樂自己放鬆,告訴自己明天要更努力,更相信自己一點。
五.心態-只有努力是不夠的
1.決心與毅力:
國考準備無疑是一條很長而且不可能會是輕鬆的路,書不會有唸完的一天,每天都會被心魔侵蝕,沒有決心與毅力,是沒有辦法堅持到最後的,建議要仔細思考自己的國考準備動機,因為國考不是只是一個考試而已,他等於是一個求職管道,是一份工作,必須謹慎認真準備及對待。
2.壓力的轉化
而準備過程必然面對心魔及壓力,除了要正視面對,不要逃避之外,更要化壓力為動力,與其花時間懷疑自己不如好好專注,把實力培養起來,自信也就會跟著來,並且會慢慢地不害怕壓力,因為你會發現那是你成長的動力。
3.情緒的平穩
我自己因為與朋友聚會會影響情緒,所以婉拒了很多聚會、出去玩的機會,因為唸書是很需要情緒的平穩,要找出讓自己不平穩的因子並加以杜絕(最好生活越單純及規律越好),而焦慮、壓力通常也會是造成情緒不穩的因子,我的方法是學會、習慣與它共處,焦慮、不好的情緒就是一種狀態,很正常,不需要因此苛責而致自己更加失落,進入惡性循環。
最後,「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便沒有人可以幫助你了」,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