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不可怕 可怕的是放棄
我大學就讀私立大學心理學系,但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心理學這條路並不好走,因此最終選擇放棄。大學畢業後,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於是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就在這個時候,我萌生了考公職的想法,希望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另一方面,因為我是原住民,對原住民族文化及相關議題就特別有興趣,也關心相關政策的發展。因此,在選擇考試類科時,我決定以原住民族行政為目標,希望未來能夠運用自身所學,為族群發展盡一份心力。
準備過程
我的準備時間長達三年,期間經歷了兩年落榜的洗禮,這讓我產生了非考上不可的決心。在這段漫長的準備過程中,我不斷調整讀書方法,最終成功考取113年地方特考三等原住民族行政,並有幸同年錄取普考原住民族行政及四等原住民族特考原住民族行政。
(一)選擇補習班面授課程
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選擇面授課程,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
(1)上課時可以即時向老師發問,遇到不懂的地方能當下解決。
(2)身邊的同學都很專心聽課,這樣的學習氛圍也讓我更有動力投入。
(3)上課時跟著老師的節奏學習,比起自己摸索,更能有效掌握考試重點。
(二)讀書計畫
我將每天的讀書時間劃分為三個時段,並根據學習需求靈活安排科目
09:00 - 12:00、14:00 - 17:00、19:00 - 22:00
各科目學習心得、老師教學帶來的幫助及推薦用書
(一)共同科目
1.國文
這科我沒有投入太多時間與精力,基本上是吃老本。建議如果底子不錯的考生,國文可以適量準備即可,重點放在更有把握的科目上。
2.法學知識與英文
法學部分有憲法、法學緒論,由於一開始準備的是原住民族特考,原特沒有法緒,所以我都以讀憲法為主。憲法一定要熟讀,且閱讀大法官釋字及憲判字,有些會常考!英文的部分沒有花太多時間準備,但近年來英文題目的比例提升,建議還是要多接觸英文,例如背單字、做閱讀測驗,以免在選擇題上失分過多。
(二)專業科目
1.行政學
剛開始接觸行政學時,總覺得內容龐雜、理論繁多,一開始學習確實感到挫折。但透過專心上課,了解理論架構,搭配老師的課堂筆記以及大量練習題目後,逐漸掌握這門學科。行政學是「倒吃甘蔗」的科目,只要願意持續背誦與理解,成績會越來越穩定。申論題部分則需要反覆練習考古題,透過寫作訓練筆感,同時加強對理論的熟悉度。
2.行政法
由於非法律背景,一開始接觸行政法時簡直要暈倒了,但後來發現,只要確實理解條文、搭配大量背誦,這門科目也是「多背多分」的類型。建議一定要大量練習考古題,因為近年的考題趨勢越來越靈活,需要能夠舉一反三,而不只是死記硬背法條。
3.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與文化
歷史的部分可以分成荷西時代、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要確實掌握各時代的特色。文化的部分,範圍相當廣泛,為了提升答題深度,我除了購買大量書籍讀物來充實相關知識外,同時參考原住民族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且閱讀相關文獻與期刊,以確保能夠瞭解16族及平埔族文化的發展及特色。
4.原住民族行政與法規
這科的核心在於熟讀原住民族基本法,以及各項與原住民族權益相關的法條、政令。此外,我也養成了關注時事的習慣,隨時留意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讓答題時能結合理論與實務,寫出更具說服力的答案。
面對挑戰與克服方法
準備這場考試的過程並不容易,最大的挑戰是時間壓力與心理壓力。當第二次落榜後,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條路,但最後還是選擇調整心態、繼續堅持下去。我克服的方法如下:
(1)調整心態,從「想考上」變成「一定要考上」。
(2)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方式,找出過去準備不足的地方,改進學習策略。
(3)適時休息與運動,保持良好作息,避免因長時間備考導致身心俱疲。
最感謝的事
首先,感謝上帝給我滿滿的恩典,讓我在113年順利錄取三個國家考試。對於身為全職考生的我來說,信仰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畢竟,歷經數次落榜的打擊,心態難免產生自我懷疑,若不是透過不斷的禱告,從上帝那裡得著信心及力量,或許我早已選擇放棄了;再者,我最感謝的便是家人。在這三年的備考過程中,家人始終無條件支持我,不僅在精神上鼓勵我,更在經濟上減輕了我的負擔,讓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專心讀書。如果沒有家人的陪伴與支持,我可能也無法堅持到最後,順利達成這項目標。
給未來考生的建議
1.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每一次落榜都是檢視自己的機會。
2.訂定讀書計畫並確實執行,確保每天都有穩定進度。
3.考試不只是比知識,還是比心理素質,調整好心態才能走得更遠。
最後,祝福所有準備國考的夥伴們,堅持到底,終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