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高普考資訊處理心得 - 黃○倫(高普雙榜)
我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的電機資訊學院,在學期間,我參與了學校與外商公司合作的專案,在參加了計劃的兩年中,我發現現在科技業的裁員率正在提升,有許多高薪的職缺都會犧牲大量的健康及自由時間,並且近幾年由於人工智慧的崛起可能會有更大的波動。因此我在學期間就開始考慮要進入未來更加穩定的公務員體系。
本身就讀的是園藝系,從研究所畢業後,因為有一些不同的嘗試,因此選擇了和本科系不同領域的工作,算是開拓眼界和增加歷練吧!工作了三年之後,也交了女朋友,考慮到未來穩定的打算,於是決定辭去工作專心準備公職考試。本來我所就讀的園藝系對應的應該是園藝科考試,而農業技術對應的則是農藝系,兩者都是農業相關,在專業科目上有部分重疊,但農業技術的錄取名額多出園藝許多(園藝甚至沒有每年開缺),加上離開學校一段時間,感覺準備哪個都是新的開始,因此決定轉攻農業技術。況且,個人認為農業技術加上園藝,兩個領域合起來才是比較完整的農業,也算是補充自身念書時所沒有念到的東西,就是抱著這樣考上那就太好了,沒有考上時間也不是白費的心情踏上全職考生的路程!
作物生理:
所謂生理,就是生存的道理,就是植物為了生存及延續生命,其內部發生什麼變化來因應威脅或達成自身目的,念的時候可以把植物擬人化,想想它遇到什麼困難,後來植物是如何解決這個困難的,這樣也比較有利於明白每個段落的意義。另外各個重要的圖及機制也一定要記憶的,我會用畫的方式,在白紙上一遍又一遍的讓自己慢慢記起來。
作物育種:
這科的架構主要以自交、異交作物特性及各自育種方法為基底,配上其他延伸的主題,如:分子輔助育種、無融合生殖等次大項,以及一些較為細節的應用技術等,只要把握基本的原則,就能拿到基本分數,再來就是可能有一些情境題,考的就是基本原則的運用。至於比較細節的技術問題就是看熟練程度了。
作物學及作概:
重要作物優先熟讀,讀的時候除了基本的作物特性、栽培模式之外,特別留意如何增產及防止減產,念的時候感覺像在腦海裡種田。另外這兩科也較容易考時事題,例如最近有機農業及智慧農業等都可能入題,可多關心最新的農業新聞,再自行尋找公部門或改良場的相關資料。
土壤學:
內容偏繁雜,熟讀教材、整理架構是基本的,準備時同樣留意所有可促進作物生長的內容及方法。預備時主要就是跟著函授課程老師的步調,仔細跑過一遍課程,再去作考古題,不懂的再來回翻閱、參照,並按照老師的建議參考補充資料,例如紀錄片-土壤的身世,剛好有在電視上播放,由另一個角度看同個內容,會有不同的收穫。
試驗設計:
最特別的一科!因為題目幾乎有標準答案,也就是有可能拿滿分!個人認為是短時間內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科,但是它跟其他考科差異比較大,思路也不同,但其實只要搞清楚,最後在成績單上的回報是多於其他科目的。
我所認為的農業技術,其對象雖然是作物,但本質上卻是人如何跟此些作物互動,最終目的不外乎產生對人有利的應用或避免不利情形等,答題時盡量要帶出這樣的內容,甚至可以此破題,而這個也就變成念書要把握的重點,所念的東西在了解原理之後,最後都要連結到應用方面,才算是完整的內容!
考古題的整理十分重要,必須要預先熟悉考題的類型,才有辦法明白題目在問什麼,同時也審視自己的預備情形,我自己在做考古題時就會常常發現其實還是有許多細節是沒注意到的,回去翻書的過程就可以把腦海中的拼圖再拼的完整一些。現在網路方便,找參考資料時不用怕麻煩,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臨場考試時不必急著作答,拿到考卷先快速瀏覽題目,用鉛筆在題目旁邊寫上關鍵字,或是簡單的答題架構,構思如何回答以及答題順序,每次答題我大概會先花十分鐘做這個。
和漫長的念書預備期間比起來,真正到考試現場反而相對輕鬆,從決定準備考試開始,我高普考、二級高考、地方特考都有嘗試,雖然初期的幾次考試準備並不充足,但我認為對考試臨場感的熟悉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很幸運自己能得到父母、女友的支持,在家裡當全職考生,也很順利在一年之後上榜。感謝能得到這份工作機會,可以邁入人生的下一階段。
我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的電機資訊學院,在學期間,我參與了學校與外商公司合作的專案,在參加了計劃的兩年中,我發現現在科技業的裁員率正在提升,有許多高薪的職缺都會犧牲大量的健康及自由時間,並且近幾年由於人工智慧的崛起可能會有更大的波動。因此我在學期間就開始考慮要進入未來更加穩定的公務員體系。
畢業於休閒運動健康系,畢業後才發現學以致用的相關產業我根本不喜歡,意外踏入空服員工作,但是面臨公司倒閉,一番波折後也去過大陸工作,實在不習慣,所以決定回台灣,但由於工作經驗僅限空服,其他專長都沒有,年近三十加上經驗值零,想找到薪水漂亮的工作實在很難,所以決定踏入國考行列。由於考試科目全都是以前沒接觸過的,所以為了讓自己有多點時間念書,決定選擇離家近的志光數位學院。
會選擇【超級函授】教材主要考量到當初還在上班,時間比較自由,可以利用下班時間上課,且自身學系和考科毫無瓜葛,等於要從零開始準備,因此有沒有老師的指點尤為重要,加上時間寶貴,我認為上課是掌控重點最有效率的手段!加上可以重複觀看不懂的部分,我認為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