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普考一般行政考取心得-吳思麟
自從開始就業以來,從未將公務員列入我的人生規劃選項中,總是希望能夠再給自己一些時間在外面的產業闖闖,尋找自己熱衷的所在,也許是明白倘若進入公職就將是一輩子職業的選擇,總掙扎著自己是否還能有其他可能,而不是待在終身職的舒適圈。但經過十幾年來的工作才體會到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才是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之基石,尤其在有了進入家庭的想法,而前幾年在旅遊業的繁忙工作也讓我身體出了點狀況,在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下終於下定決心加入國考行列。
由於畢業後將有半年的教育實習時間,可以讀書的時間會減少許多,所以在擬定讀書計畫時,強迫自己要在畢業之前把參考書讀過兩遍以上,並把上課影片都看完,之後在實習期間就是反覆練習考古題。在讀了三個月後,我選擇先去報考2017年的地方特考,一方面是測試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是先習慣考試的氛圍,當然那年的地特是以落榜收場,但本來重心就擺在2018地特和2019初考,所以失落感倒也不那麼大,反而是知道了讀書的方向和消除了對考場的那份緊張。
在準備考試的這段期間,因為還有教育實習的關係,常常覺得很忙、很累。每天在學校都要抓住空檔念書,回到家後還是要繼續念書,總覺得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兼顧二者。幾經放棄之時,我最大的動力來源就是想像著當成績單寄到手裡,寫著「錄取」二字的那股喜悅,支撐著我繼續前行,因此到現在還是不大敢相信我真的上榜了!
1.法學大意:老師上課的速度比較快,不懂的地方我會重複多聽幾次,這就是函授最大的優勢。我會將重點寫成自己的筆記,並將錯題的解析、概念一併整理,這對複習的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2.行政學大意:老師的教學邏輯清晰,且不厭其煩地講解,並搭配口訣,使我進步快速。行政學範圍很大,相關的理論龐雜,不建議用死背的方式,可以理解就用理解的,真的不行的話搭配口訣,也能快速記憶。行政學依然是利用筆記的方式,尤其是行政學有很多的圖表,自己畫過一次印象會更深刻。最後勤刷考古題是行政學要高分的必要條件,如前所述,行政學範圍龐大,不只五等初等題目可以練習,其他三四等,甚至不同考科有考行政學相關的都可以拿來練習。
3.公民與英文:公民是我的本科,所以並沒有太多的準備,在學校上課的過程順便也是複習。另外在備課的時候,我會回去做前幾年的學測和指考題目,都對我的公民準備有很大的幫助。自己的英文也不太好,但還是建議多背一點單字。
4.國文:我的重點著重在公文格式用語,因為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老師用兩堂課的時間很扎實地把公文的考點都講解清楚,自己是利用口訣的方式記憶,配合試題的演練,就能駕輕就熟。最後文言文和現代文的語感需要很多題目的練習去培養,最後就是在練習的時候要給自己限制時間,真正上考場時才不會因為緊張而無法全部作答完畢。
維持正常的作息,並且做長程的讀書計畫。以及配合規律的運動習慣以維持體力讀書。
選擇函授就可以自由運用自己的時間。另外課程有不懂之處,可以拉回去重看,幫助很大。最後是函授提供的筆記,省去了自己抄筆記的時間,實在大推!
自從開始就業以來,從未將公務員列入我的人生規劃選項中,總是希望能夠再給自己一些時間在外面的產業闖闖,尋找自己熱衷的所在,也許是明白倘若進入公職就將是一輩子職業的選擇,總掙扎著自己是否還能有其他可能,而不是待在終身職的舒適圈。但經過十幾年來的工作才體會到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才是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之基石,尤其在有了進入家庭的想法,而前幾年在旅遊業的繁忙工作也讓我身體出了點狀況,在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下終於下定決心加入國考行列。
大學畢業後,我懷著「要為國家人民做事,而不替資本企業打工」的一點理想,毅然決然的報名了志光線上函授課程,之後就展開了,長達九個多月的艱苦奮戰。
我是台灣科技大學畢業,但因為疾病因素在外求職並不容易,所以大學畢業後決定報考研究所,無奈未獲錄取,所以最終還是進入了職場。因緣際會,我進入機關擔任職務代理人,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公務員的生活其實蠻適合我的,所以去年在前輩、長官的鼓勵之下決心第一次報考身心特考一般行政四等,順利錄取,今年再戰身特一般行政三等,亦再度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