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高考電子工程心得 - 邱○睿(10個月考取/應屆考取)
然而,到了大三和大四,我開始轉向準備國考,特別是電子工程類的高考,因為我對公職的穩定性和長期發展潛力抱有期待。
本科系考生,朋友在大學期間準備考試,因而瞭解到會計的相關考試科目,也覺得公職穩定有保障、生活時間規律,因此選擇報名公職給自己一次機會。
當初在選擇時有向各家補習班詢問,而南部只有志光有全科面授,評估自身的自律性不佳,也希望能夠當面向老師請教問題,因而選擇報名志光。
報名前有參考網路上學長姐的心得分享,評估各科的難易程度,認為兼職的話自身容易鬆懈,因而選擇當全職考生。第一年給自己的目標是跟課跟好跟滿,筆記抄好抄滿,遇到問題就問,就算不懂也要先將講解法先寫下來,然後課程結束後有參與奪榜班,如同高中的模擬考時期,每日跟著安排的進度按部就班地複習,一開始會非常挫折因為複習範圍太大會無從下手,但到後期會開始循序漸進,找到自己複習的規律;第二年上課主要就是用聽的,跟著老師的速度跑一遍邏輯,而課本筆記都直接採用第一年的,將新題目跟新法條在額外補充,若今年的教法更容易理解也會額外補,然後開始多做單元式題庫、歷屆試題,瞭解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向老師請教觀念,課程結束就採用自己的規律不斷循環複習。第一年上課我都會坐在教室前三排可以讓視野縮小比較不容易分心,也可以讓老師容易注意到我的學習情況,像是遇到聽到不懂的地方就皺眉頭老師就會詢問哪邊不理解再講解一遍,第二年上課因為會把兩年度的課本都翻開一起看因此就坐到較後方的位子,真的還是覺得前排位子專注度比較高;日常上課也會多認識坐在附近的同學,雖來類科不同但考科相近也可以互相討論跟互吐苦水,之後也一起組成讀書會約線上跟線下討論題目督促學習進度,我覺得能找到個性相合的戰友一起在備考的路上共同努力,真的很重要;這期間主要都是在家中或志光的自修教室念書,自修教室的氛圍感很好容易讓人靜下心來好好專注,平常搭乘火車、睡前就會多看背科,就算沒有背下來但也會越來越有整體概念。
國文,考前一個禮拜多看名言佳句,挑選萬用型名言,前3天每天花個30分鐘背一下,前一個禮拜寫個1至2篇作文練習手感,事先思考要寫多少,分配每個段落要多少字多少行。公文,考前3天背格式。
1.中會:
老師上課筆記抄好抄滿(來得及的話),將算式貼在題目旁邊,複習較容易翻閱,課程大約60至70堂,都會將數字的來源和觀念講解的很詳細(推),上課前1小時老師也會坐在教室讓同學事先問問題,都會耐心解答協助找出卡住的觀念,有時候問選擇題老師還會教課堂上沒說到的速算小訣竅。日常複習就先課本後單元題再來就混合題,我是每教完一章才開始寫練習題當作複習,可以瞭解整章中有哪個小節特別不熟悉,透過多練也會發現相似題型的考點在哪邊,課程結束後就寫總複習本,總共10回每回大約40至50題選擇及5至6題申論,我跟戰友一起寫,只有寫選擇題的部分,一天6至8題選擇,每個禮拜討論1至2次,雖然寫得非常緩慢,但也讓我持續保持手感,不然一開始看到這本真的會覺得頭暈。除了老師給予的上課筆記外,有自己製作簡易版的筆記,主要是分錄及基本計算方式及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觀念,這樣忘記的時候可以快速地翻閱,然後練題目常出的考點也會補充上去,整體大概是一個小節一張紙,整章大約會有7至8張紙左右,考場也就帶這本跟老師的上課筆記去複習。
2.成管會:
老師的節奏偏快,頭腦很需要高速運轉,但課本有附上解答比較能夠專心聽老師講解,只需要額外註記一下數字來源就好,在觀念及細節講解上都很詳細,課前中後老師也會坐在教室很樂意為我們解題。日常複習一樣先課本後單元題再來就混合題結尾歷屆試題,這科多練真的可拿分數,因為歷屆題型觀念都差不多,不過近年題目覺得觀念題有慢慢變多,就可能也要多注意理解的部分。有製作自己的筆記,一章最多2至4頁的筆記,將基本公式和算法寫上,寫題目遇到需要注意的觀念也要不斷地補充上去,遇到忘記的題目就很好翻閱,考場上帶這一本也就很足夠。
3.審計:
上課必備螢光筆、紅筆、尺、嘴巴、聲音、眼睛及手,上老師的課可以學習到蠻多正確學習的觀念,像是眼到手到嘴到,知識才會進到腦袋、筆記直接貼在課本上,才不會東忘西忘、記憶力三寶:火雞翅、酪梨、高度黑巧克力等這類有趣又實用的方法,每號公報重點也簡潔有力明確,複習的時候很容易找到重點。課後就努力背努力理解觀念,雖然東西很難背但我都會自創小口訣增加自己的記憶點(越奇葩越容易記),像是控制作業組成要素-實體或邏輯控制、職能分工、授權核准、調節、驗證(口訣:食指受討厭),偶爾抓一些歷屆試題看一下題目怎麼出,想回答的條文有沒有正確這樣。筆記部分老師的筆記很充足,不用額外在做。
4.財政:
財政對會計類科沒有經濟學背景的人比較不友善,剛開始學的時候很痛苦很多都用硬背跟狂刷單元題目來學習(錯誤示範),但老師人很好問任何基礎問題都會不斷講解;第三年課程有加選老師的財政學,我覺得這比較適合沒有學過經濟的人,老師有基礎財政的課程會先從財政常使用的觀念教起,先建構基本觀念再往上疊加,我覺得考會計類科可以搭配2位老師,這樣在學習上比較能夠穩扎穩打。課後除了努力刷題努力背,遇到問題要趕緊線上或線下問老師(老師很好),而我也很幸運讀書會的財稅戰友財政學都很不錯,有任何問題他們也會使用更口語化的表達方式來教我,讓我逐漸能夠理解整體架構。
5.政會:
這科跟中會的整體架構有一點相似,從基本觀念>會計科目>分錄>公報>總會計>特種會計,一步一步建立架構,而且老師也很會把條文表格化,教一些簡單的口訣,讓人比較容易記憶,課堂上老師也會額外補充許多攸關資訊,挺建議帶平板或筆電去,可以直接用打字這樣比較快,筆記間距也好調整,平常老師也很樂意跟我們討論題目跟任何觀念,不論是線上線下都能夠詢問,真的很親切。日常複習上就是多背跟多看,這科是半背半邏輯,畢竟公報跟基本分錄就死板板硬梆梆(有背就有分),難的部分主要是在題意的表達方式不太能夠用中會的邏輯去思考,還有特種會計的部分範圍很廣也不好念真的很難準備,而近年考題有越來越多特種會計的題目跟分錄,這科在準備上真的會變得比較辛苦。有製作會計科目、分錄、公報、總會計的個別筆記,雖然也是會計但跟中會比起來更有框架,需要確實的背好才能拿到分數,因此將這些統整好在寫題目的時候也好翻,要背的時候也可以帶一張就走,像是費用類的分錄全部寫一起、一號公報一張紙,兩天就背一號公報這樣慢慢循序漸進。
6.會審法規:
這科在一開始學習上真的挺打擊信心的,畢竟看過學長姐的心得分享都知道它是一個拿分的科目,學習前的想像也是應該很簡單不用花太多心力,結果上完前幾堂課它就排在想放棄的第二名(財政不能不當第一吧!),之後就馬上向老師請教到底該如何學好這科,並聽從老師的建議先跟著老師的邏輯去背條文,背久了會發現條文漸漸變成一個程序的架構,因此在這科的學習上我覺得多看幾次多背幾次是有用的學習方式。這科我有將四法的條文印出來整理成一本,將老師上課的條文口訣、關鍵字標示起來,日常就練習老師的條文練習本考古題,將錯誤的地方也標示道自製講義上提醒自己相關考點,這科通常都考得很細,因此都要好好注意每個字,多刷歷屆選擇題也很有用。
在考試的路上我覺得讀書會是非常重要的,而志光都會協助類似考科的同學組隊,讓整體討論能更有效率,會計類科最好的搭配就是財稅行政,剛好中會與財政兩個大魔王可以一起互助,除了志光安排的讀書會時段外,我們也會自己私下約時間線上線下討論,或者將討論不出來的題目再一起找老師詢問,聽不懂的話還能夠互相翻譯,課程結束後的衝刺階段我們也會訂定共同進度及題目,相互督促不能鬆懈,日常也能夠互吐苦水打氣。
能夠上榜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了,首先要感謝各科老師都非常非常的有耐心,不論線上線下都樂於解題及申論批改,即便是沒有被教過但在奪榜班認識的老師,只要問任何問題都一定會協助我們學習,真的很感謝各位老師對我們的用心;感謝班導在課程中都會關心我們的進度、聆聽我們對於課程的建議並向好老師反映調整;感謝櫃台服務人員總是快速分享課程相關活動,讓我比起其他戰友總是更優先得到資訊;最後要感謝在志光認識的所有戰友,大家總是不吝於互相分享心得及學習方式,而通常我的問題真的很多,戰友們都很願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幫我釐清觀念,也彼此相互配合一起執行進度練習題目,真的很感謝願意一起努力的大家,也讓我在備考的路上更有持續堅持的動力。
然而,到了大三和大四,我開始轉向準備國考,特別是電子工程類的高考,因為我對公職的穩定性和長期發展潛力抱有期待。
當初畢業時碰上了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工作非常不好找之外,也對於本科系所學無興趣,想要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新目標,由於嚮往著公務員的穩定生活,因此最後選擇踏上國考這條路。
本身畢業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思考未來工作,考慮到一般公司剛畢業可能起薪無法太高,因此決定報考公職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