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專技高考營養師心得-柯宛汝
我比較早報名,在大三上學期時報名,是補雲端課程,一開始有認真看個一、兩堂,但是後來因課業還有實習就沒再看課程,約錯過2次循環課程,後來再看已經是大四的時候,有趕上第三次和第四次循環,整個課程共看了兩遍,因為記性比較不好,像比較弱的科目,如生化或不熟的地方都會看個至少3.4遍,加上做自己的筆記,加深印象!
由於本身大學就讀法律系的關係,隨著大四時周遭同學相繼開始準備國考,就這樣,我也動了考國考的念頭,踏上了準備國考的漫長道路。當時的想法也很簡單,如果能考取律師執照,不僅多了份工作的選項,也能增加未來在職場上的優勢,更是不枉費讀了四年法律系的時光,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既然有幸能在今年上榜,希望能提供自己在準備國考時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
個人認為現今的考試制度要的就是「通才」,與其專精於其中的一、兩科,不如妥善分配時間於所有的科目,不放棄掉任何一個小科,將各科都準備至水準之上才是面對400分門檻的正確態度。當然,再怎麼努力,一天就是只有24小時,扣掉吃飯、睡覺、通勤、玩樂……的時間,其實真正能以高專注力念書的時間並沒想像的多,從而,如何「有效率」的分配各科時間,精準打擊自己的弱科,絕對會是上榜與否的關鍵!
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就是「一本書主義」,我們常常能看到許多心得文裡都講到一本書主義,反覆強調每個科目完完整整的啃掉一本書,絕對會比同時間花花的看了好多本來的有效。然而,我相信很多考生跟我一樣,覺得自己實力普通但又求好心切,面對現在越出越難的考試題目,只看一本薄薄的參考書,實在不安心……針對這點,我強烈建議同學要了解一個道理,任何法學的書籍(不論是教科書、參考書、解題書)只認真讀過一遍,是絕對沒有辦法讓你完整吸收的,反應到考試上就是分數出不來,所以,一本書主義確實是正確的!但前提必須是那本書你有「扎實念過3遍以上」!唯有透過反覆的閱讀,書裡的知識才能深刻的印在腦海裡,作者的解題思維才會烙印在你心裡,上了考場遇到類似但又不完全一樣的題目,你才能下意識的寫出好的答案!至於念3遍會不會花太多時間,同學可以放心,絕對不會花太多時間,而且出來的成效絕對值得你投資,隨著閱讀的次數越來越多,你看完整本書的時間也會相應的減少,到最後那本書上面會有滿滿你針對看不懂或容易忘記的題目做的筆記,而這些部分正是你在考前最後衝刺階段需要反覆複習的。
關於「做筆記」也是一門大學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就行,不過,我認為整理太過詳細的筆記不是一個有效率的讀書方法,直接濃縮成精華或答題模板才會是最有效的「偷吃步」!並且作筆記的同時也必須預想到這份「精華」,是否適合在考前一個月、三天、甚至是三分鐘前看,否則花了大把的時間做了筆記,精美到快可以出一本參考書了,但最後考前根本沒辦法好好閱讀過,絕對會令你後悔莫及喔!別忘了,整理好的重點或筆記也要反覆閱讀3遍以上才會有效果喔!
最後提點一下,面對一試選擇題絕對不可以輕忽,很多小科我知道大家都不熟(甚至根本沒念過),但往往就是因為多錯了一題,失掉兩分,導致許多原本有實力的同學不幸中箭落馬,又要多熬一年,相信大家絕對不希望成為那位苦主。我建議同學即便是一試的小科,最好也能跟著【金榜函授】總複習認真上過一次,太深的學問不用鑽研,但能穩穩地多拿下幾題,絕對不無小補。至於二試筆試部分,除了認真念書外,考前花一定的時間「練筆」也是絕對重要的,拜託同學一定要多練筆,不會寫也沒關係,多練幾次保證會有成效,就算練到哭出來,擦乾眼淚也要繼續練習手寫題目,答題的模板、架構、手感就是靠你一次次練筆累積出來的,萬萬不可輕忽啊!拜託大家了!
我比較早報名,在大三上學期時報名,是補雲端課程,一開始有認真看個一、兩堂,但是後來因課業還有實習就沒再看課程,約錯過2次循環課程,後來再看已經是大四的時候,有趕上第三次和第四次循環,整個課程共看了兩遍,因為記性比較不好,像比較弱的科目,如生化或不熟的地方都會看個至少3.4遍,加上做自己的筆記,加深印象!
考試當天記得要帶自己整理的筆記或是總複習講義.比起拿校門口發的重點整理,我覺得看自己熟悉的講義效果會更好,心也會比較安定。考前已經不需要多學什麼,而是好好把握自己已經學會的。
我是私大的會計系畢業,最初是因為覺得自己大學四年唸下來對未來沒有信心,在因緣際會下當兵的同梯推薦一起考公職,所以開始接觸了法律這一個領域,後來在準備公職這段期間也就順便去修了法律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