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高普考商業行政心得 - 王○惠 (雙榜 / 普考第2名 / 一年考取 / 快速考取)
於研究所畢業時,才真的下定決心要考高普考。之所以會想要考公職,是因為家人、親戚有些都是公務人員,因此讓我對於公務人員的穩定生活有些嚮往。此外,也曾經去企業實習過,發現一般企業的體制以及生活,並不是我所想要的,因此投入了考公職的路。
我是全職考生,師院體系美勞教育系出身,離職後全心投入文化行政考試,從教育界轉戰文化行政。本身並不是很會考試的人,沒有天賦資質;三年來從懵懵懂懂到考取,關於備考心得分享,當初自己也是在網路上看著許多學長姐的經驗談,從中獲取備考資訊;但我想告訴還在努力、或甫投入公職考試的戰友們,考試是長期抗戰,到了後期壓力會上升,但戰鬥力、持續力、學習力都會下降;因此,「了解自己」很重要,適合每個人的讀書方法和時間管理計畫都不同,沒有任何一套計畫可以適用在所有人身上,所以一定要摸索、分析來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法。
一、備考心態建立
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談考試這件事情,一是「備考心態建立」,二是「計劃型讀書」,最後是「科目分析與方法修正」。其中對我而言,心態建立是首要之務,準備考試初期,其實最有新鮮感,也是學習速度最快之時,但文化行政經常一考就是好幾年,時間愈久,再怎麼有興趣的科目也會變成壓力,甚至到了最後會忘了為何而戰,結果變成爛尾的肥皂劇,一拖再拖,陷入考試輪迴地獄,逃離不了。
看過很多心得分享,都告訴還沒上榜的考生要堅持下去,這是真的,但其實我一直覺得「堅持」這個詞很累人,好像就是因為人遇到困境,才需要堅持。所以,我想分享的是,用「平常心」和「活在當下」來取代「堅持」這兩個字。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的觀念對我來說非常有用;長時間讀書,難免會遇上灰心、疲憊的時刻,尤其到後期準備時,感覺就像不停奔跑,但卻始終看不到終點。真的會有終點嗎?我夠不夠努力?我明明已經做到這樣了,怎麼還是落榜?其實這些問題根本不會有答案,只會讓自己的情緒更不穩定。遇到這樣的時刻,請告訴自己要「活在當下」,此時此刻,我就是要把這個題目寫完;此時此刻,我要做的是讀完這一頁;此時此刻,我需要的是呼吸新鮮空氣……。去找出那個當下,你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吧!(是對自己有益處的事,可以休息但不是放縱喔!)
平常心
「平常心」的道理大家就都耳熟能詳,但用在備考上真的非常有用!不只是落榜時以平常心面對而已,考生拿到成績單一定會把各個題目拿來分析,千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客觀的標準去衡量拿到好的分數的題目,並積極面對分數差的題目,才能冷靜想出應對方式。
二、計畫型讀書
請諒解我用「計畫型讀書」來替代「讀書計畫」一詞。就如同前面提及的,「沒有任何一套計畫可以適用在所有人身上」,但多參考別人的計畫會有幫助。
整體而言,我的計畫大致上可分為前期和後期(各約一年半)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的變化並非突然轉變,而是慢慢演變來的,花了我很多時間(我資質愚魯呀!);簡單來說,前期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待在圖書館,後來才逐漸發覺,讀書效率其實比讀書時間長短更為重要;再者,每個科目所需要的準備不同,不一定是一直坐在書桌前面就可以攻略的(這種情形尤其在文化行政類科特別明顯)。
前期:一年半
(一)時間分配:8:00圖書館報到-17:30運動、用餐(全天分為三階段,各階段之間有固定休息時間讓腦力恢復)-晚上查參考資料、看其他課程等。
(二)讀書方法:第一年備考時,尚未接觸志光課程,我自行收集資料,或看其他課程、參考書;唸書時以活頁紙作為手寫筆記工具,可隨時加入補充資料。
(三)成效分析:利用初期戰鬥力最佳的時期,建構基礎知識骨架。在圖書館讀書好處是有很多戰友,看到別人認真時,自己就不敢放鬆;同時,許多參考書目、期刊、新聞等,都可以在圖書館即時找到。開始備考後的第一次高普考,高考61.97分(排名45)、普考61分(排名115);從完全沒念書的裸考差距20分(無排名),到差距0.63分。
後期:一年
(一)時間分配
1.情形一:9:00視訊班上課-15:00返家整裡筆記、複習(離開時間不定,看上課狀況)
2.情形二:9:00圖書館報到-傍晚運動或用餐、返家(離開時間不定,看讀書狀況)
(二)分析和修正:眼尖的朋友們應該會發現,我怎麼到後期反而待在圖書館(和補習班)的時間不多?那是因為我對自己的要求改變了。由於前期我把自己壓迫太緊,導致彈性疲乏,效率愈來愈差,加上地特和隔年高普考成績不理想(高考56.3(排名70)、普考62.5分(排名36),差距0.67分),情緒不穩,而使得整天待在圖書館也讀不下書。當時,不停質疑自己:是不是這是極限了?我還要繼續嗎?差點被自我擊垮,噩夢不斷,甚至已經在思考後路。
最後,我決定改變要求,與其坐在圖書館被書盯著看10小時,不如花5、6個小時好好讀書,累了就寫共同科目測驗題、交錯寫考古題,或是乾脆上網看看文化議題都很好。
(三)讀書方法:此時的讀書計畫,我會印出表格(以月份為單元),從考試時間往前推演,配合自己的讀書速度,例如考前一個月開始複習最後一次,再往前推算,考前三個月要複習倒數第二次等,計畫的時間盡可能拉長,往前算時間;然後每二週或每個月進行微調,要知道「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一定要依實際情況調整。
譬如說,我預計兩週內能快速複習一遍世界文化史跟文化人類學,沒想到人類學完成比預期更快,但文化史卻更慢,那就得微調(先把下個科目往前拉,然後用多出的人類學時間和下個科目空出的時間來補世界史);再加上,我每天要求自己至少要5-6小時是「非常專注」的讀書,因此這類型的讀書計畫有較多緩衝時間,可以應付突然的變化;我也會在每兩週的進度後頭,預留約兩日的緩衝時間。
我的讀書計畫內容,包含下列幾項。
1.課程進度:看課也是讀書,但一定要專心,如果不專心不如不看,且同時做筆記。
2.自己的進度:這方面以筆記為主,另外蒐集參考資料(圖書館或網路進行蒐集)。
3.考古題分析與練習:分析是把歷年考古題按照主題分類,最後只要讀書讀到該主題,腦海中立刻會知道考過什麼內容;練習則是包括組織文句能力、寫字速度等。(第二年備考時,我有幸在視訊班遇到同類科的一位戰友,每週三共同討論考古題和時事,持續將近一年;雖然過去習慣自己讀書,但有戰友的好處是可以腦力激盪,互相鼓勵。)
於研究所畢業時,才真的下定決心要考高普考。之所以會想要考公職,是因為家人、親戚有些都是公務人員,因此讓我對於公務人員的穩定生活有些嚮往。此外,也曾經去企業實習過,發現一般企業的體制以及生活,並不是我所想要的,因此投入了考公職的路。
相信缺乏特殊專業背景的學生,在決定公職應考類科時,絕大多數都在猶豫應該選擇一般行政或人事行政職系,有些人或許參酌錄取率,或徵詢親朋好友的意見。就我自己,因為在求學時期對於政治學、公共管理等科目相當不擅長,最終選擇了人事行政類科,但其實心理學也是我相當陌生的一門考科。職是,不論最後因為什麼因素而決定應考類科,或許總會遇到自己不擅長或未曾接觸過的事物,既然終究無法逃避,我們何不試著挑戰看看呢?
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在展覽業工作,是自己熟悉且能夠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薪資的部分以一個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說算是尚可,但想到自己難道就只能這樣了嗎?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嗎?所以自己便擬定考試兩年的計畫,並且離開原本的工作,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