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高普考財稅行政心得 - 鐘○凱(高普雙榜)
本身是國立台中科技大學二技國際貿易系畢業的學生,當初畢業後當完兵是先工作,後來下班出車禍不能上班後在家休養,朋友剛好在準備國家考試,聽完和家人討論覺得工作相對有保障,考量後決定開始準備考試,之後就開始考試的生活了,一直到今年上榜了。
一、投入公職考試的背景、準備多久考取的?
要確定考公職前,在私人企業擔任業務經理要常跑兩岸,後來意識到與家人的相聚時間很少,因此產生轉公職的想法,相關公職補習班我都有去了解, 竹北志光數位學院的諮詢專員向我介紹交通技術這類科, 因為在兩岸出差期間常常要搭交通工具, 還蠻有趣的, 試聽相關科目之後也覺得符合自己的興趣, 所以就決定來試試看, 從2018年9月開始報名準備到2019年7月考試,約10個月時間全職準備,很幸運的高考三等以及普考都上榜。
二、為什麼選擇加入補習班?
因為非本科系的, 完全沒讀過, 在台北稅務機關上班的朋友推薦志光補習班, 我也比較過其他家補習班, 志光補習班的師資和課程很不錯, 我個人是選擇視訊課程, 原因是排課時間彈性, 另外竹北視訊教室整體環境給我的感覺很乾淨且容易進入讀書狀態。
三、補習班可利用資源部分?
1.申論批改
每個月都有申論題可以寫, 有公文、作文、及專業科目, 批改後的申論題都有老師的評分與建議, 自己可以知道寫的方向如何, 盡可能強迫自己每個月都寫, 多熟悉格式與架構。
2.模擬考
補習班考前的模擬考我有參加, 主要是在考試前給自己的上發條用的, 也可了解一下自己熟悉的程度, 趁大考前還有一段時間加強薄弱的地方。
3.課業諮詢
對於學習上有任何觀念不清楚時, 可多利用此功能將疑問的地方寄給老師, 有助於學習效率。
四、師資推薦及教學特色
1.交通控制、交通工程:
這兩科目張老師講解的還滿容易懂的, 教學速度也不會太快, 不好懂的地方也會放慢講課的速度, 重點主題如偵測器、號誌設計(含時相設計、控制方法)、延滯等, 都務必熟讀, 這兩科的內容不難理解, 盡量常識化, 計算類的務必要搞清楚消化吸收。
2.統計學:
大學時微積分還可以, 另外在私人企業有當過製程工程師有學習過DOE及ANOVA等觀念, 所以這科還可以接受, 吳老師上課方式會協助你由淺入深進入狀況, 也會搭配圖像來說明與解釋,課堂上的觀念要務必瞭解吸收, 因為這是最基本的, 一定要真的弄懂, 不要裝懂, 也不要懵懵懂懂, 接下來要透過後面老師所附的練習, 再來要找其他試題來練習, 不再是分單元的練習, 可以清楚了解哪一單元並不熟悉。
3.國文:
作文、公文寫作技巧及架構, 林老師教得很好, 透過每個月的申論批改公文及作文, 來練習增加熟悉度架構脈絡。
4.英文:
這部分除了羅老師的課堂資訊外, 建議多上網看CNN / BBC新聞, 著重在非政治/選舉的議題,盡可能每天閱讀1~2篇, 這次考試有部分題目剛好在CNN上看到。
5.法緒、憲法:
陳老師及韋老師教得很好而且上課很幽默, 只要跟著進度上完後, 接下來透過大量歷屆試題強化相關概念, 基本國策、大法官釋憲文、增修憲法等是很基本要知道的。
6.運輸學:
運輸學的內容很廣, 多半注重公路鐵路再來才是空運水運, 跟著劉老師的步調去瞭解後, 接下來可以關注最近五年以內的歷屆試題, 另外兩年以內的相關時事, 如鐵路立體化/機動服務(MaaS)等, 建議相關官方網站可以去時常上去看看, 然後找相關文獻閱讀。
7.運輸規劃學:
運輸規劃的核心架構(程序性運輸需求/直接旅運需求/個體旅運需求/方案評估方法等等)是基本要了解清楚的, 計算題在上課時劉老師會講的很清楚, 務必要熟悉消化, 每個細節都要弄清楚,這科我就看了至少五遍, 考前的複習也會比較省時。
8.交通安全:
這科除了要跟著劉老師在課堂時提示的重點, 建議多關心運輸交通相關時事, 例如今年六都因應行人穿越行穿線安全改善及UBER計程車301條款, 類似這種時事新聞我都有特別留意, 輔以歷屆試題準備及交通安全文獻, 增加回答試題的內容深度。
五、建議
讀書規劃的安排, 除了配合補習班的課表操課, 自己要有紀律及毅力, 不要因為是視訊課程彈性而拖延進度, 初期嘗試不同的方式學習,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 不要期望一次可以記起來, 也不要慌張, 可以多讀幾遍或透過補習班的提問系統與老師溝通, 建議整理成用自己的話敘述問題,並力求簡潔明確,也是讓自己更有效率吸收,在考試時就直接引用寫出來即可, 這樣你會發現每次念的想法觀念會逐漸熟悉理解。
本身是國立台中科技大學二技國際貿易系畢業的學生,當初畢業後當完兵是先工作,後來下班出車禍不能上班後在家休養,朋友剛好在準備國家考試,聽完和家人討論覺得工作相對有保障,考量後決定開始準備考試,之後就開始考試的生活了,一直到今年上榜了。
若要說有什麼遺憾,大概就是太晚決定要參加奪榜班了吧,依稀記得在第一次收到奪榜班文宣時,想說只是集中自修,所以一下就決定不參加,然那年成績出來後距離上榜分數差了6分之多,若能在那年就參加奪榜班,或許後面也不用辛苦那麼久了。
原是新竹科學園區工程師,因為面臨產業與產線外移,評估未來會有大多數時間是出差大陸、美國的機會,家人鼓勵給了兩方向,一個業界,一個國考,我評估一下台灣現況與未來我極有可能會有中年危機或無薪假發生的情況,接著在與家人討論與鼓勵下報名高普考的公職補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