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考考取心得

110年 高普考 正取 一般民政 - 三重志光數位學院

110年 高普考 正取 一般民政 - 三重志光數位學院

一年考取

#高考三級#普考

點閱:

一、考試動機
選擇投入國家考試的動機,是曾有以下的經歷:
(一) 
在大學求學期間,曾兩次參與一般行政類科的初等考試,但是距離錄取平均成績有2-3分的落差,於是在畢業2-3年後,聽從同儕的意見,選擇普考一般民政增加錄取機率。
(二) 
畢業後就直接服完一年兵役,一度猶疑是否要從戎,但是考量自身的身體因素,最後決定在退伍後,先於私營企業工作,半工半讀方式準備國家考試。
(三)
在109年7月,聽聞志光數位學院在公職錄取表現亮眼,因緣際會之下,選擇三重志光分校報名課程。

二、考試規劃
(一)前半年的半工半讀

因為報考當下至110年的5月底,還在內湖區某銀行擔任派遣人員職務,工作時間相對固定(09:00-18:00),因此把一天時間拆分成三個部分,分為通勤時段、工作時段、下班後時段;利用搭乘捷運的通勤時段(08:00-09:00、18:00-19:00)翻閱共同科目教材(以國文閱讀、英文單字句式為主),主要目的為讓早晨較為昏沉的大腦進行思考活動來複習先前學過的知識,也順便提醒自己要進入工作時段、勿耽誤到工作事務;到了下班後時段,利用3小時左右時間觀看專業科目(行政法、行政學、政治學、地方自治)的雲端函授課程,因為本人習慣聽人較快的講話速度,所以以2倍播放速度觀看,而且能將節省的時間投入理解講師上課內容;週休二日則是拆分成早上(09:30-12:00)、下午(13:30-16:30)、晚上(21:00-23:00)三個時段,早上則是觀看憲法課程、法學緒論課程,但是受限於該科範圍龐雜,針對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這四塊進行考古題演練,畢竟法學知識與英文這一科比重相對於專業科目而言,比重較輕;下午時段,則是以觀看行政法、地方自治課程為主,方便延續早上觀看憲法、法學緒論的思考模式;晚上時段則是觀看政治學課程,利用晚上看時事新聞,加深印象。
(二) 
後半年的全職考生
110年的5月底時,因為個人因素而辭去原本派遣工作,在當時高普考是否延期尚未定論的情形下,確實很冒險的決定,父母也是在我遞交辭呈後才知道,也不是很認同這個做法,認為我過於感情用事;但是我這個抉擇,是基於疫情擴散已經讓警察特考、鐵路特考延期的情況,來預估高普考試勢必有大概率跟進,再加上前半年半工半讀時期已經觀看完畢專業課程內容,需要額外時間進行考古題演練以及反覆複習;因此,在考選部6月公布高普考延期至10月中旬的時候,沒有所謂的煎熬,反而讓我舒緩了一口氣,藉由難得的延期,使我有更多時間和更強烈的決心去準備衝刺,如同「時間換取空間」一語;在這段半年全職考生的規劃,基本上以練習題庫(行政學百分百、行政法百分百)和整理行政法的筆記(利用超級函授課程所寄來的板書架構,在從教材內容進行整理)以及反覆地三次至五次複習教材劃記的重點。

(三)準備考試的方法
在準備考試這段期間,也參考了一些賢達對於記憶力、讀書的方法,例如:
1.      遺忘曲線:
赫爾曼‧艾賓豪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國的心理學家,他是第一個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衰退的心理學家。他的該項概念實驗得出以下結論:
‧學習一旦停止,即開始遺忘
‧記憶有不同的生命期限,有些記憶很短,只記得幾分鐘,有些則可以記得幾天甚至幾個月。
‧重複學習使得記憶維持較久。
‧最有效的複習是在記憶曲線急速下降時,也就是即將大量遺忘的時候。
‧記憶是逐漸增強的,間歇性的複習可以將遺忘的速率降低,並延長其記憶的時間,逐漸將學習過程中的短期記憶轉換成為長期記憶。

*.藍線為未複習曲線,紅線為已複習曲線
2.      經濟學者張五常在「賣柑者」一書提到四個大前提來面對讀書方法
‧以理解代替記憶:
理解是記憶的代替,拒絕兩個壞習慣---上課時候「狂」抄筆記、課程內的每個課題分開讀,前者容易忽略了要專心理解講者的要點,後者忽略了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係,理解就因此無法融會貫通;而筆記應該是記下不明白的內容以及明白的要點。
‧思想集中才有興趣:
第一,分配時間──讀書的時間不需多,但要連貫。明知會被打擾的時間就不應讀書。第二,不打算讀書的時間要盡量離開書本──「餓書」可加強讀書時的集中力。第三,讀書時若覺得稍有勉強,就應索性不讀而等待較有心情的時候──厭書是大忌。要記着,只要能集中,讀書所需的時間是很少的。
‧問比答重要:
最容易就是做發問前的準備工夫…第一,問題可分三類──A,「是什麼」(What?);B,「怎樣辦」(How?);C,「為什麼」(Why?)。學生要先斷定問題是哪一類。A類問的是事實;B類問的是方法;C類問的是理論。問題一經斷定是哪一類,學生就應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哪方面的,就可避免混淆。若要問的問題是多過一類的,就要將問題以類分開。這一分就可顯出自己的「不知」所在。第二,要盡量去將問題加上特性。換言之,你要問的點愈尖銳愈好。第三,在問老師之前,學生要先問自己問題的答案是否可輕易地在書本上找到。
‧大意、細節、重點:
第一讀是快讀,讀大意,但求知道所讀的那一章究竟是關於什麼問題。快讀就是翻書,跳讀,讀字而不讀全句,務求得到一個大概的印象。翻得慣了,速度可以快得驚人。讀大意,快翻兩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讀是慢讀,讀細節,務求明白內容。在這第二讀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鉛筆在頁旁作問號,但其它底線或記號卻不用。第三讀是選讀,讀重點。強調記號是要到這最後一關才加上去的,因為哪一點是重點要在細讀後才能選出來。而需要先經兩讀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沒有經過一快一慢,選重點很容易會選錯了。


三、考取感想:
回想前年7月底的時候,我與父親偕伴進入三重志光學院,那時候的我面帶點赧色,畢竟那個時候的我看到學院紅布條寫著有關報名補習可使用消費券,內心觸動了「再一次吧!給自己一雪大學時期未能錄取的紀錄」的念頭,使我陰錯陽差之下請求父親陪我報名補習班的課程,儘管在這之後的念書過程,父母或多或少不認同我唸書的方法,認為我沒有全力以赴,但是我始終知道,這段念書的過程,我不是獨行,我還有好友一同報名以及相互砥礪,如同詩經一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到了放榜後,知道自己終於被錄取,儘管有兩三天的心情不能平復 (包含放榜前一天,找不到人訴說的失眠夜晚),但是我知道接下來的人生路途並不是結束,而是各種新的挑戰,最後感謝三重志光學院能讓我有機會接觸講師的課程,謝謝。
  • 公職考試懶人包
  • 國營考試懶人包
  • 常見問題
  •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