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普考一般行政心得 - 傅○瑞
大學讀社會學,研究所讀文學。因為一些因素,去年初從研究所休學,回高雄準備高普考。聽說社會局的工作可能業務量較大,所以沒有選擇有考社會學、社會研究法的「社會行政」類科,而是選擇有考政治學、行政學的「一般行政」類科。
畢業於某公立學校公行系,在108年時考取了四等一般行政,剛考上四等那年自信心滿滿的希望隔年能在三等的榜單上看到自己,但開始工作後不如全職準備般的時間充裕,又加上自己愛玩一直靜不下心讀書,始終沒有好好跟上規劃的讀書進度,在今年初下定決心好好準備,每天下班後先睡一覺養精蓄銳後洗個澡就坐到書桌前讀書,終於在四等上榜後第五年的現在完成目標。
1.國文:國文這個科目並沒有特別準備,幾乎都是吃老本,其實國文選擇題都不難,今年有一題是找出錯別字,其餘皆是文意理解的題目,只要靜下心讀題目都能拿到不錯的成績。
2.法學緒論:因為共同科目佔比不高,所以法緒準備方式是買了測驗題庫來練習刷題,另外有在考前印下憲法及憲法增修條文的法條認真看一次,其餘都是閒暇之餘上全國法規資料庫翻看勞基法、消保法等相關法律及法規。
1.民刑法:民刑法是從大學時期就很喜歡的科目,相較於其他行政學或公共政策是更有一套邏輯的體系,解題也有明確的架構,跟了一次函授課程後就買了解題書回來翻,瞭解如何開標及解題,法律有許多的爭點,了解每個爭點背後形成的脈絡,自己都把它當懸疑故事看,重要的法條多看幾次不用特別記憶都會自動浮現在腦袋裡。
2.政治學:政治學是我覺得最貼近生活的科目,看到政治相關的新聞內容都會試著思考跟政治學的哪個章節相關,例如看到美國選舉就會聯想到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總統制、傑利蠑螈……等,就這樣連結延伸複習;申論的解題架構是參考韋伯老師的『三點拆解式政治學申論題庫』,以前在寫申論題時總想著要開大小標要列點,在讀老師這本題庫時有幾題老師會列出兩種解題架構,一個是大家熟知的國考標準開標解題法,另一個老師會寫是本科系寫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之前只要參加考試都會要求自己寫出大小標並列點,但常常小標或列點背的不完全,導致寫得很灰心,但看見老師像作文般的解題方式彷彿給了自己一線曙光,這次考試我幾乎都是用這樣的架構來解題,也發現自己適合這樣的解題方法,並且拿到了不錯的分數。
3.行政學:行政學因為體系也很龐大,在準備上並不容易,所以督促自己盡量要衝高選擇題的分數。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一直是我不太擅長的科目,總是抓不到如何解題,所以課本看熟後買了解題書來試著模仿,平常吃飯時間會看youtube上的節目,例如斐姨所思、志祺七七或TODAY看世界等,幫助自己快速的了解近期國內外相關議題及正反論述,都可以成為解題舉例很棒的資源。
5.行政法:行政法我是靠陳治宇老師的課程打好基礎,從行政組織、行政程序、訴願、訴訟、國家賠償,有脈絡穩紮穩打的跟著課程學習,記下老師上課特別強調的條號及重要見解,一次不懂看兩次,我自己可能就反覆看了五次。
謝謝【金榜函授】的課程及教材,讓我能快速的抓到各科的重點,自己常常擔心會不會讀得不夠,國考真的是一條讓人又愛又恨的路,就如同夜晚有著厚重雲霧的崎嶇山路,總看不見你想到達的目的地在哪裡有多遠,但一直走覺得快走不下去時就到了,霧散了太陽也出來了,回頭看那些腳印深深烙印著,而曾流的淚和汗都已消失在土壤中,希望還堅持在國考這條路上的人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及步調順利上榜!
大學讀社會學,研究所讀文學。因為一些因素,去年初從研究所休學,回高雄準備高普考。聽說社會局的工作可能業務量較大,所以沒有選擇有考社會學、社會研究法的「社會行政」類科,而是選擇有考政治學、行政學的「一般行政」類科。
本科系在學,從八月份報名補習,到去年十二月底地方特考一般行政四等考取。當時剛從國外交換回來,想說剩一年畢業,沒有直接就業的打算,所以想準備考研究所,順便考公職。當初會加入補習是因為有參加系上桌球隊,隊裡準備公職的學長姐大多補同一間,口碑很好,所以沒特別考慮就直接來報了。
大學的主修是生物相關,因為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導致尋找工作不易。後來透過職訓轉職成機械繪圖工程師,工作兩年多後,去澳洲打工度假兩年,追尋自己的夢想去。偏偏回國後,工程師經歷的斷層讓我沒有順利找到工作,於是投入國考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