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高普考一般行政-黃連盛 (高普雙榜)
高齡考取高普雙榜:我已經四十多歲,頭髮開始斑白,辭掉工作準備國考,是標準的中年轉業,沒給自己退路,1-2年內必須考上,否則即是萬丈深淵、萬劫不復等著,所以我報了衝刺班及年度班,用了一年半時間,僥倖上榜。雖然畢業至今二十多年沒碰書了
想報考高普考的起因是因為有穩定的工作以及較目前社會新鮮人高的薪水。
大學就讀的是財務金融系,依照大學所學內容,保險金融對我來說確實是比較得心應手的類科,但因為錄取率的考量,後來才選擇錄取率較高的財稅行政報考,專業科目除了經濟學跟會計學之外,其他都是零基礎,以致於一開始準備挫折感會比較大。
會選擇志光數位學院,是因為相對面授班的時間會比較彈性,如果抄筆記的速度較慢,或無法吸收的時候,可以隨時停下來,調整自己的上課速度。
1.國文:
考科刪減公文後,作文的分數比重變得相當高,所以平常的練習是很重要的,我會利用每個月的申論題批考,督促自己要動筆練習,記住批改老師給的建議,以免考試當天大腦一片空白,無法在考試時間內完成作答。
2.英文、憲法、法緒:
這三科共同科目我沒有特別花時間準備,因為範圍太廣,投資報酬率不是特別高,考前有練習近幾年的考題,讓自己有個印象,不至於拉低太多分數。
3.民法:
這科的法條很多,題目的應用也很活,除了法條要熟悉之外,一些常見的實務見解、學說見解以及爭點,都是考試常出現的內容,主要複習老師上課提到比較重要的法條,搭配上課所抄的筆記、例子下去做練習,至於申論寫作方面,考前有參加志光數位學院舉辦的名師講堂直播,透過短短一個小時,了解申論題的寫作方向,以及各章節考試重點,讓我收穫良多。
4.中級會計學:
這應該是所有考生最頭痛的科目,就算是有會計基礎背景的我,準備起來也相當的吃力,除了要熟悉各單元的分錄、計算,近幾年國際會計準則的選擇題也是越來越多,雖然複習這科的需要花很多時間,但還是要多練習,把握每章節的基礎題型,考前在練習歷屆試題時,也能多利用超級解惑王APP,將自己不會的題目拍照上傳,建議可以附上錯誤的計算過程,等待老師的回覆,所以會計這科真的不能只有用看的,也不要輕易放棄。
5.財政學:
這科最主要的就是圖形上的分析,所以對每章節持續在考的圖形真的要多加練習,而看似最簡單的橫軸、縱軸也要弄清楚,只要觀念不對就很容易標錯,然後每個圖都不要放棄,因為會有莫非定律,往往跳過的部分,就是考試會出現的。
6.稅務法規:
以前完全沒接觸過稅法的我,在聽到要用法典上課其實有點小抗拒,但後來這成為了我最有興趣的科目,老師在每一條法條都會解釋得很詳細,也會分享一些實務上的經驗,幫助同學更快的記憶,而考試的內容也都不會超過法條的範圍,所以平常有時間就可以多看法條,近幾年有跨章節的綜合題型,可以將相似的考點自己做一些小統整,考前也可以多複習前幾年有修法的部分。
7.租稅各論:
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科,只要熟悉稅法以及財政學兩科,就能得到不錯的分數,不需要額外多花時間準備,可惜明年這科就要刪除了。
8.經濟學:
個經相對總經來說較好準備,要好好把握,近幾年計算題的出題比例有提高,考前可以多練習,相信會有不錯的分數。
國考就是一場長跑馬拉松,比得不是速度跟全面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耐力跟抗壓力,在準備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來自親朋好友的過度關心,以及心情上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一定會落榜什麼的,所以適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的,第一年的速度可以循序漸進慢慢來,至少要把課程都聽過一遍,會聽不懂覺得吃力都是很正常的,畢竟是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但多做考古題、法條多看幾次,真的很重要,看過不代表會記住,得靠多練習來檢視自己,而弱科也不要全部的放棄,還是得有基本的分數,其他科目才不用追得太辛苦,最後也祝各位考生能早日上榜。
高齡考取高普雙榜:我已經四十多歲,頭髮開始斑白,辭掉工作準備國考,是標準的中年轉業,沒給自己退路,1-2年內必須考上,否則即是萬丈深淵、萬劫不復等著,所以我報了衝刺班及年度班,用了一年半時間,僥倖上榜。雖然畢業至今二十多年沒碰書了
在決定要準備高普考考試之前,我也嘗試了很多本身有興趣的工作,有安親班老師、美編設計、小額創業等等,後來因為疫情的關係生意受到蠻大影響,那時也覺得自己已經圓了很多夢想了,想以穩定為主,多方考慮後便決定要準備高普考。
非本科專業出身,也自知本身非善於讀書的類型,因此在必要之時,傾向於報名補習班。事實上,補習班是一個很好的資源,因此依照自己的需求和條件,選擇補習班的面授、視訊,還是函授等授課方式,並無多大的差別。在志光的第一年,依循循著補習班的上課節奏,致力於自身的底子打好,並著手於考古題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