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心得

103高普考 高考三級 經建行政 陳冠如

103高普考 高考三級 經建行政 陳冠如

點閱:0

一、背景
國立大學經濟系應屆考上經建行政高普考雙榜。

二、心態
一開始我就認為自己的個性比較適合公務員,比起賺取高薪工作,我比較喜歡穩定的工作,所以很早就下定決心要考高普考。雖然說大二時的那個寒假,看到同班同學已經開始補習後,心有點慌,怕其他競爭對手都比自己早開始準備考試,會不會就這樣比別人輸在起跑點,但我那時候考慮的點是:自己想先顧好學校課業。畢竟我選擇的是經建行政類科,學校教的科目有些許重疊,透過學校可以先了解一些基礎,對於成績也比較好向長輩交代,若同時補習,可能會使自己太過忙碌,反而學習效果不佳,於是,不想在課業與補習之間兩頭落空,所以我選擇先穩固課業成績。

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才開始我的補習生活,會選擇志光是因為志光有面授班,雖然面授班的上課時間固定,不能依自己的時間來規劃,甚至不能快轉倒帶,但我是喜歡老師現場教學的人,畢竟跟老師互動比較能提高課堂的專注力,下課還可以巴著老師問問題,容易吸收上課內容,若長時間看螢幕我比較難忍受,而且我認為面授班就像強迫你來上課,錢都繳了,時間都安排好了,那就來上課吧,所以我選擇對我學習比較有幫助的上課方式。
身為學生,在暑假時學校不上課,補習是唯一的活動,所以並不會太忙碌,盡量跟上老師上課的腳步,然而開學以後,學校課業與補習班同時兼顧,時間管理顯得十分重要,但大四的課程並不像大二大三來得重,尤其在大四下學期時,幾乎已經把所有精力通通放在準備國考上,每當有空閒時間絕對是在圖書館裡念書,一整天沒課至少念八小時的書,但重點不是花費的時間,而是念書的效率,當書念不下去時要想辦法解決,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式與調劑方法。
除此之外,「運動」也是大家常提的,畢竟國考是一場馬拉松,更何況高普考連續考五天,比的是持久力與耐力,只有前兩個月衝刺是不夠的,比自己努力的人多的是,當時我每週跑步兩次,每次約五十分鐘(包含做操),透過適度的運動可以讓自己身心都放鬆,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只會像繃太緊的發條而容易斷,在有精神與體力都極佳的狀況下念書,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率與效果。

三、以下分享我各科的準備方式
國文(殷平之):
真的是吃老本,憑著國高中的國文程度來寫選擇題與作文,但我建議有時間要看補習班的書,公文的話就真的要認真上課,畢竟以前沒有看過寫過公文,對於格式、如何下筆與作答技巧都需要老師告訴我們訣竅(例如:發發速密附),可以讓我們更快在公文分數上拿高分。我只有在考前一天拿起公文課本,猛背上面的萬用句型、公文格式,但我記憶力並沒有很好,所以考卷一發下來,看完題目後把可以寫得句型草擬幾個字在旁邊提醒自己,免得寫完選擇題和作文,就把公式都忘光光了。

法英:
英文也是吃老本,法緒和憲法都是考前一個月開始寫考古題,把考古題錯的題目回去翻課本複習,法緒只有上課認真聽,但憲法投資報酬率高,所以課本額外看了兩次,還有林強老師的公式背熟,我自己把一些容易搞混的數字整理在一起背,例如:行政院幾日送給總統覆議,送給立法院幾日內做決定。

經濟學:
本身是經濟系,因此經濟相較於其他科目對我來說較得心應手,徐喬老師上課很用心,利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理解經濟學,除了上課和課本看熟外,多做練習題也很重要,可以熟悉出題的方式,也透過不一樣的題型來加強同一個觀念,因此每次的小考一定都要自己寫過,即使我經濟底子夠,我也買了徐喬老師另一本題庫本,畢竟考題包羅萬象,在教完某個單元後就把那個單元的題目寫完一遍,並把不會的題目確實弄懂,才會真正學懂經濟。

統計學:
統計學沒有不二法門,算就對了!除了老師上課的基本觀念要弄懂以外,課本的所有習題也要算過,課文中觀念題目我算三遍,課後練習的題目我算兩遍(是指整本課本全部算過一輪後再算一輪喔,而不是同一題連算兩次),我認為統計困難的地方在於看完題目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會多找一些考古題,針對解題這方面下苦工研究,答題如何寫完整,看到題目要設想出題老師想考我們什麼觀念,但顯然我並沒有抓到訣竅,因為高考統計學我考差了。

貨幣銀行學:
分為貨幣學與銀行學,我覺得貨幣學是進階的總經,把總體經濟有關貨幣的部分加以延伸,通常只要理解觀念、熟悉考題的問法是要考什麼觀念,就能輕易解題,對我來說銀行學比較困難,考題幾乎都是用背的題型,例如:5C、5P還有一大堆新名詞CDO、MBS或有關的新政策之類的,沒什麼技巧就是背而已,會與不會一翻兩瞪眼,出題的內容有的會與時事相關,因此謝謝何薇老師在考前總複習班所提供的時事資料,節省考生自己搜尋的時間。

國際經濟學:
原本就有在大學時期修課的基礎,再加上程瑋老師上課非常認真,可以在整堂課抄滿筆記,我是可以邊抄筆記邊聽課的人,所以上課方式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問題,而且邊聽邊抄反而可以增加印象(這因人而異),抄完滿滿的筆記超有成就感。上完課後還是會把課本讀一次,因為裡面有很多考古題,學習老師的解題技巧和寫法,有任何關於經濟的都會有很多的圖形,那些都要自己畫過且非常熟練,類似的圖形作比較加深印象,也比較能在考場中寫出來,熟悉圖形才不會看到考題時手忙腳亂。

公共經濟學:
我上的課是林泉老師的財政學,老師上課會舉很多例子,利用例子去理解觀念很容易,但老師板書比較隨興一點,很常看不懂,所以我都認真聽課,也很迅速的草寫筆記,上完課再把它謄寫整齊,有漏抄的筆記再去請教同學。由於公共經濟學跟大學的課程有很大的不同,課本也沒有申論題的解答,因此找幾個同是經建行政類科的同學一起分工合作,分配題目給每個人,每個章節寫不同類型的題目,各自寫完答案給老師看過修正,再印給其他人,不僅可以自己練習題目,也可以參考別人的答題做法,相較於全部題目都自己寫來得省時又省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夠督促自己去寫題目。

商事法:
這是唯一一科在大學時期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內容,一切從零開始,雖然法條寫的是中文,但有看沒有懂,真的完全不知道商事法是幹嘛的,上課聽不懂真的還蠻痛苦的,不過我沒辦法保證其他科目可以拉高平均分數,所以不可能放棄任何一科,把上課的錄音拿起來重聽一次,勤能補拙,我不相信多聽幾次、多看幾次還不懂,再加上題目練習,跟著老師學習一步步解題,看到題目找爭點,有系統的答題技巧。除了公司法與保險法這兩科題目變化較大,保險法和海商法的爭點幾乎都固定是那幾個,因此熟讀、熟背這幾個爭點的法條和解題,背法條是必要的,我無法一字不漏背起來,但至少要能看到題目要考的觀念,立刻聯想道是哪幾條法條,例如:有關保險據實告知義務的題目出現,直覺反應就是保險法第64條,才不會在寫題目時沒有法條的佐證,而顯得內容很空虛。

◎額外提供我的讀書方式,但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較佳
我念書時習慣看課本,我沒有抄寫筆記的習慣,原因是我會很在意字體的美醜,反而忽略重要的是內容,抄得很醜我會很想重抄,這一定會浪費時間,所以除了上課寫在課本裡的筆記,我不會額外再抄筆記。(但這有個壞處就是你得背著厚厚的書去考場讀)

課本旁邊擺一張白紙,手拿筆一邊讀一邊寫,是很雜亂無章的寫,例如:一句話是長期債券的利率等於該短期間內玉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我不會一字不漏照寫,而是隨意寫幾個字「長債利=短利平」,並不是背口訣或是等一下要看,只是透過寫下來這個動作會讓我比較專注於書裡的內容,也容易記在腦海裡,所以也不用在乎寫的美醜、整不整齊,只覺得整張白紙寫得滿滿滿很有成就感,重點是找到自己提高記憶力的方式。

上課要認真聽講,很多關鍵都是從老師嘴巴說出,不一定會出現在課本上,老師教到哪下課後就複習到哪,千萬別因為錄音反而上課不認真,既然都錄音了就一定要把錄音檔叫出來聽;課本必定熟讀,專業科目的課本盡量看過三輪以上,勤練考古題,熟悉題目出題的問法,多聽多看多想,任何不懂的觀念或題目要想辦法搞懂,不能得過且過賭它不會考,相信大家也可以金榜題名。

上一則: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