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高考一般行政心得 - 黃○君(一年考取)
升上大四開始思考畢業之後的出路,因為在業界實習過後,知道自己在就讀的科系不是自己喜歡的,而且相對來說不太穩定,聽從了家長的建議,自己上網多加了解後,就選擇了參加國考。我覺得國考就是可以推薦給還在對未來感到迷惘的人,是一條雖然艱辛但是很有收穫的一項選擇。
自己是中文系出身,這次購買的函授課程幫了我不少忙,老師的口條很清晰,講解也非常到位,強化了我不常注意到的一些細節。如果大家準備考試的時間所剩不多,題庫班也是不錯的選擇。以下跟大家分享個人的一些讀書技巧。
共同科目
由於我還算有些國文底子在,所以在國文這一科上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多半是在主科念累時做做考古題。眾所周知,國文這一科最麻煩的就是「沒有範圍」,各類國學常識、文學以及思想流變,再加上歷代名家的作品文章等等,確實很容易讓人手足無措。
不過,這科也不是真的一點準備方法都沒有。首先,考古題一定要大量去做,可以從裡面抓到一些國學比較熱門的考點,也能從做錯的題目裏找出盲區,彌補不足。例如:思想上的九流十家、詩詞曲的沿革、「小說」一詞從先秦到近代的變化等等。畢竟國文並非主科,分配到的複習時間會很有限,那麼勤做考古題就是投報率最高的一種選擇了。再者,還可以用考古題複習字音字形。至於大部分考生都很頭痛的閱讀測驗,推薦大家可以找網上有公布的(核心古文三十篇〉來看,就算沒有出現在考題中,對訓練解題的語感和速度依然很有助益。
另外,老師還特別貼心地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幫大家整理公文相關的重點,五等是全選擇,一般會有三~四題是考公文用語,上、下行文或者發文時的稱謂之類,如果對國學常識較無把握的考生,公文的這幾題就要好好爭取。
總而言之,國文這科雖然重要,但並不建議一次花太多時間,當做主科念累時的緩衝即可,重點在於考古題的練習,以及閱讀語感的培養,只要抓住了大方向,拿到60基本分甚至70、80以上的分數,都不會太難。
行政學
行政學這科,此科目相當繁雜龐大,還是建議找到好的老師做嚮導,方可事半功倍。我在之前就有用函授上過一輪行政學課程,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老師的課本編排很棒,從行政學的起源演變開始談起,搭配組織理論、方案管理和政治層面,最後兩單元再以實務上的人事行政,還有當代的政府再造、民營化等公管,公策等角度收束。課堂上講解亦相當用心,遇到太過抽象的部分,會教考生以簡單的口訣、圖表輔助記憶,出題頻率高的考點更是會再三提醒考生注意。
再者,題目練習的部分,我個人有另外購買《行政學百分百》,雖然厚度極端驚人,屬於可直接將人砸暈的等級,然而實用度非常高,對考古題的彙整相當全面,幾乎囊括了各類考試的行政學題目,講解亦十分詳盡,當你做完題目開始訂正時,只要好好把解析看完,基本就能達到強化理解、加深記憶的效果,私心大推在末尾特別收錄的(特殊怪異名次〉一節,畢竟我自己在「尖角效應」、「月暈效應」上吃過虧,一開始真的不會特別注意到某些名詞。
題庫班堂數較少,老師只能以考古題的分析為主,但他在每一堂課開頭,都會畫出好幾個條列式圖表,幫助考生快速回憶,講解題目時也會搭配圖和表格。
總結來說,「圖像式記憶」是迎戰行政學龐雜內容的最佳選擇,佐以老師函授課程上的講授,配合大量的考古題練習,持之以恆,必見成效。
法學大意
法大毫不避諱的說,是我一直以來最怕的一科,畢竟首次應考時,有過五十幾分的慘痛經歷。不過怕歸怕,該征服還是要征服的。
法大作為主科,其實和行政學一樣,就是要有「不怕細節、不懼難題」的決心,勤做大量的考古題,並且針對每個選項透徹了解。不僅要知道哪個選項是對的,更要清楚餘下的錯在哪裡,如此,你做一道題,卻能擁有別人做2~3道題的成果。
此外,找對老師和書籍也是很重要的,老師先從民法上起,這點對沒有法律相關基礎的人非常重要,因為有很多名詞例如:準法律行為、消滅時效、除斥期間等等,在刑法、行政法看到時,都是默認你已經都會了,如果根基打不好就很容易增加盲點。因此,從民法打基礎,可說是學習法學的首要關鍵。老師在課堂上舉的例子都比較日常化,有利於釐清抽象觀念,像是「賄絡」與「不正利益」的差別,就很需要舉例子輔助了。跟著老師課程上民法、刑法再來行政法以及訴訟法、共通原則這樣的順序走,能有效降低自己面對法學的焦慮及挫折。
再者,題庫班的老師也是有很大的幫助,通過一遍遍地練習題目,才能慢慢摸清楚自己的弱項在哪裡,而且老師在解題時,也會傳授一些選擇題作答的小技巧,我自己覺得十分受用。
最後,我想勉勵一下尚在拼博的各位伙伴,國考注定是一條漫長的路,你會面臨許多壓力、挫折、彷徨甚至是痛苦。心態的調適非常重要,該奮鬥時請竭盡全力去拼,需要好好思考時也要適時調整步伐。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太過疲累時,請記得「天道酬勤」這一句老話,今朝辛勤揮灑的汗水,必定成就他日輝煌的果實!各位加油。
升上大四開始思考畢業之後的出路,因為在業界實習過後,知道自己在就讀的科系不是自己喜歡的,而且相對來說不太穩定,聽從了家長的建議,自己上網多加了解後,就選擇了參加國考。我覺得國考就是可以推薦給還在對未來感到迷惘的人,是一條雖然艱辛但是很有收穫的一項選擇。
在大學就學時,時常想著畢業以後到底要做什麼工作,本身比較嚮往穩定的工作,在經過多方的考量後決定報考國考,但因為是非本科系出身,猶豫了許久才決定要試著賭一把,很多事都是要試過才知道結果,雖然沒有優勢,但我認為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穫,所以就冒險的賭下去。
最初參加國考,是因為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本科系出身的我,畢業後不久考上普考,在機關工作一段時間後認為自己有向上前進的必要,所以開始投入高考三級的考試準備。不過結果不盡理想,試了幾年卻始終考不過,後來我探究其原因,我認為是資訊不夠充足以及抓不到重點所致。因此,最後我選擇補習,可以從中掌握最新試題趨勢及重點,也省得自己花時間整理。補習的方式我選擇函授,因為下班後再到補習班對我來說實在累人,況且我習慣一個人在家讀,坐在教室我不僅坐不住還容易打瞌睡,此外函授還可以重播和暫停,對時間有限的我來說真的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