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警專考試乙組行政警察科心得 - 余○章 (第2名 / 1年考取 / 快速考取)
在準備警專考試前,只是個普通的大學生,因為發覺自己的科系未來好像沒什麼路用,其實也是因為在大一暑假的那段期間,有到爸爸的公司去幫忙,偶然得知大學生來面試的起薪,所以驚覺自己未來畢業後找工作也要面對到低薪的求職狀況,所以選擇報考警專。
從國中到大學期間,為了精進自己的語文能力與獨立成長,毅然決然選擇去充滿多元文化的新加坡讀書,然而對於當時沒有什麼社會歷練的我,時常在生活上碰壁,比如在返回租屋的地方時常因人生地不熟迷路而尋求警察幫忙,但新加坡的警察態度是充滿冷漠與事不關己,這對於在異鄉想尋求幫忙的我,十分感到無助,因此認為在他人無助的時候應給予幫忙,或許有些幫忙微不足道,但對於當事人來說是充滿溫度的,有鑑於國外的警察充滿冷漠,而警察又是人在無助的時候會尋求幫忙的對象,因此我不想要他人在無助的時刻,覺得世界是沒有溫暖的,於是慢慢萌生使我想當一個有溫度且第一時間可以幫助他人的警察,至少能夠在一些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剛畢業的時候,當時距離6月份考試已為時不多,在想多努力的這分心之下,決定在短暫的數個月內衝刺,因此在2月份左右報名補習班,想說盡自己的力量完成想做的事,結果雖然重要,但過程對我來說才是珍貴的,放榜那天看到榜單沒有我的准考證名稱,當下有些許的失落,或多或少有想放棄的感受,在沉澱數天之後,心中豁然只有一種想法,失敗與跌倒並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站起來的契機,學會如何在跌倒的時候站起來向前進,這時候你的成長便開始了,因此我續報了去年的正規班,開始重新規劃讀書方向。
我會先在上課前把今天可能會教到的部分,先預習過一遍,並把自己理解的內容寫下來,甚至把理解後的問題寫下來,這時我在上課前就有初步的印象,也有對於這章節自己的想法,上課之後我會盡量去理解老師所表達的內容,把這些老師的內容與我原本預習的內容做對比,看看是否有出入,一旦發現有出入的時候,下課我就會去詢問老師問題,已加深自己對於篇章的熟悉度,這時當下的問題呈現出來後會被立刻解決,就如同犯罪學裡所提到的迅速性,當問題發生與問題被解決間的間隔越短,兩者之間越能夠在人的心中產生強烈聯繫;當課程結束後,我亦會回家把上課內容重新複習過一遍,並做成統合的筆記,以利後來在複習上能夠更精準抓到重點。
這時我除了持續複習與預習之外,也會把複習過1.2遍的篇章做申論題寫作,每當寫完申論題,我會在下課的時候拿給老師批閱,檢視在申論題上是否有自己沒有注意到的缺點,在這種反覆的練習中,除了可以加深自己的篇章理解,亦可以不畏懼申論題帶來的壓力。
此階段可能對於考生來說是關鍵的階段,有些人在這時會呈現疲乏狀態,有些人會找各式理由合理化自己可以鬆懈,但對我來說是可以充分把握的衝刺階段,除了參加奪榜班,時刻提點自己繼續努力外,剩餘的時間我會去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的環境氛圍,找出努力的時間點,當人想放鬆的時候會有各種合理化的藉口,我們可以把這些合理化的藉口當作衝刺的養分,反向操作合理化自己努力的藉口,放鬆可以合理化,為何努力不行呢?這是當時我告訴自己的一段話。
這時我不會增加自己申論題的難度,我會維持在可以負荷的狀態下,複習之前寫過的申論題,有時嘗試寫類似的情境題,另外我也會持續的寫歷屆試題,不斷累積敏銳度。
這是一門廣泛且難以深入的考科,但也是佔了100分的重要科目,因此每個章節的拿捏就顯得很重要,像法緒的彈著點多會落於民法與各專業法規,因此這部分我會多花時間去研讀,在每次錯誤的選擇題上我會帶法條去理解它,而非死背的方式去理解題目,除了先從課本中先行理解外,在歷屆試題上也足以考驗理解成果,因此絕對要多練習題目來增加敏銳度。
警察行政法如同老師所說,比起刑法來的抽象,抽象的事物時常因為難以理解而令人感到卻步,但行政法的關鍵點在於熟悉法條的構成要件後,基本分就會相差不遠,基礎內容要先了解法律的一般原理原則,一般原理原則如同一個建築物的地基,使建築物難以搖晃,再來個警察專業法的不確定法律概念熟透,再利用自己所想的情境去帶入,分數自然就不會太低。
犯罪學是由學者理論構成,以歷屆試題的趨向來說,時常出現偏冷的題目,因此我除了會先念熟一本書,有餘力再看其他老師的參考書,因為犯罪學的理論太繁雜,每個老師注重的點不太一致。犯罪學的申論題重視用自己的話去闡述理論內容,因此我會先理解理論後,以符合邏輯的方式去表達我對於理論的想法,再給老師批閱確認我表達及理解的方向是否正確。
刑法是一個綜合型的考科,通說與實務對於法條的構成要件爭點是得到高分的關鍵點,我會先行理解實務的觀點,再去熟悉通說的看法,兩種看法呈現在申論題上,最後在我認為我覺得較符合我想法的觀點,再加深闡述對於實務或通說與我看法的連結,其他少數說我就會看看就好,然而解題書也是格外重要,這是建立架構的方法之一。
公文與作文我會在考前奪榜班的時候練習,增加我對於國語文熟悉度,而奪榜班時期我每個禮拜會寫一篇作文與公文,若作文與公文當禮拜我所呈現的效果不如預期,我會再寫一篇再去建立每段的架構,而作文的架構是整個作文的靈魂,尤其是古聖先賢的經歷,是可以對於題目的論點產生連結性,所以熟悉經歷是不可或缺的。
我的求學階段幾乎都在新加坡度過,對於英文的熟悉度有一定的掌握,但不會因此怠惰我的英文能力,平常會看一些英文雜誌之外,也會做一些歷屆試題,從歷屆試題中熟悉國考英文的脈絡方向,以致我在考試之時,不會因為與我所學的英文有些落差。
在準備警專考試前,只是個普通的大學生,因為發覺自己的科系未來好像沒什麼路用,其實也是因為在大一暑假的那段期間,有到爸爸的公司去幫忙,偶然得知大學生來面試的起薪,所以驚覺自己未來畢業後找工作也要面對到低薪的求職狀況,所以選擇報考警專。
考試時的背景我是一位畢業之後正在服替代役的役男,在當時我與任何一個大學畢業的男生都一樣,透過幾個月的兵役期間開始思考退伍後的人生 打算,而我並不是一位擅長讀書也並非想以升學導向作為未來求職管道的學生,因此並沒有繼續就讀研究所的打算,然而隨著新訓即將結束下單位服務之後,由於是替代役的關係我比起一般軍人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漸漸地也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感到焦慮,告訴自己是時候為自己未來的職業做打算。
做了6年電腦工程師,到30歲後才決定考消防,其中包含了很多因素,在22-30歲之間也準備考過高普考、調查局,調查局有一次也是平均差了2分,很可惜,30歲真的是一個分水嶺,我算是比較晚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也是經歷過社會洗禮才確定自己目標,我不是很會讀書的人,考消防也是考了兩次,第二次上榜也是吊車尾上去的(增額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