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普考一般行政考取心得-楊雅甯
在大二那年決定投入國考前認知到現在所學專業(財金系),關於未來的就業導向與自己的性向不符,以及考量近年普遍低薪種種因素影響下,趁著白天補習高普考晚上再到學校上課(夜校生),也許畢業後既拿到文憑又可有工作,沒想到這一路我走了5、6年如今終能收割甜美的果實。
從民國96年開始,在軍旅生涯中已有14年了,10年準時退伍是我高中畢業就決定好的事情,因為很清楚想做的事須奠基在經濟基礎且有取得資源的能力之上,方能有更多能自主運用的時間來陪伴家人和自我成長。因為自己那「自認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高傲性格,舉凡資訊、攝影、美編、剪輯、水電等等許多有興趣的事務,比起求助他人,我更熱衷於用各種方法自我學習,而這種方法也運用在這次的考試準備上,配合報名超級函授的老師教學,能夠更加扎實的學習且事半功倍,以下是我用超級函授準備的幾個重點:
如果早已經決定要退伍,不妨報名民間補習班,在補習班的選擇上,我是先確認我要考的三等一般行政有哪些科目,分別搜尋各科目師資評價後再選擇要哪間補習班;然後就是我選擇函授而非面授,使時間可以運用的更彈性。
因為職位關係,我在營區只有早上4點到6點,與中午12點到1點能夠有不被打擾的上課時間,這3個小時能上完一堂課,然後假日一天至少三堂課(早中晚)。所有課程加起來大約280幾堂課,我規劃至少在隔年3月前上完所有課程,留約兩個月來複習跟寫題庫。因為上課跟上班就填滿了我的生活,其實根本沒有所謂預習、複習的時間,所以保持體力跟注意力非常重要,一旦發現自己上課注意力分散,我會果斷去睡覺而非死撐著那三小時浪費時間,只有完整的把課程上完,並且真的理解老師在講什麼,後面的複習才真的有意義。老師整理的資料以及架構絕對不是自己一年內能搞定的,取得好師資跟認真上課是上榜的前提。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現役軍人轉考,一定會遇到年齡相當接近而沒辦法「回役」的時間,也就是沒辦法考不好又想回原來的職位。我自己相當清楚這一點,對於有家庭或貸款的人一定會有壓力,如果確定要拼這一把時,就要做好充分考慮跟後果自負的覺悟,這一年裡我捨棄了許多旅遊、露營、和朋友跑攤,然後把從未斷登的手遊給掰了。
再來是何以選擇三等考試,相較四等有更棘手的申論題佔比,且題目也較難,我推論同樣從軍職退伍的條件下,願意考三等的一定比四等來得更少,也篩選掉了更多競爭者,而相比四等重視「考科細節(選擇題考法)」,三等更重視的是「想法」和「闡述的能力」,在當職業軍人期間常寫的「檢討報告」跟「提報資料」中,如果你有自行產出資料的能力而不是複製貼上別人的話,基本上贏過很多人,自認有此優勢的人不妨直接挑戰三等。
在還有課程可以上的時候,我每天都是抱持著想要知道課程上什麼,獲得全新知識的期待感,但時間一到課程結束,進入反覆的複習過程後,在同一個圖書館、家裡唸到後來其實會越來越不耐煩,後來我每天更換場地,咖啡館、社教館的閱覽室、公園的椅子、便利超商,讓自己心情轉換,縱使這些地方很吵,但能專心一邊寫申論題,一邊吸收的程度仍然超過那些安靜但令人感到煩悶的地方。
另外,我個人的一些學習方法分享如下:
心智圖是一種透過一個「點」不斷擴展到「面」的學習手段,我的概念是來自學習興趣時使用,譬如想學習影像處理的人像精修,我就會在搜尋網站關鍵字打上「PS人像精修/PS人像修膚/商業人像照處理」各種「相關名詞」去替換並不斷搜尋,然後又可以獲得看不懂的專有名詞「中性灰、磨皮、高低頻」,再來繼續搜尋這些專有名詞並進行理解,有點像是在「挖寶」一樣的方式去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但並非吹毛求疵,畢竟準備考試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記得」,對於老師說的一些會忘掉,就可以多方面的透過此種方式來建立關聯性。那些死背都背不起來的東西,當你認同並且暸解他了,在考試卷上看到的話,你也許無法寫出如同課本或者解題本上的標準答案,但你一定能寫出你所知道的內容而不會交白卷的。
因果關係並不是一定要合乎邏輯的因果關係,而是你這樣認為就可以了,例如「我認為」之所以股價長期上漲係因財富不斷集中的結果(但不一定是事實),又譬如行政學的官僚體制,因為水平分工,能發揮專業但各部門會有本位主義互相不合作;因為層級節制,能逐層管制但下級會陽奉陰違;因為遵守標準作業程序,能統一標準但變成把遵守標準變成目標(審查弱勢資格才是目標而非幫助弱勢)。通常對於申論題型我用這種方法去記憶大標及小標,用自己相信的原因和結果,把標題按照順序記憶(因A所以B,而B會產生C)這種方式,再舉一個例子,例如「政治參與」的限制,因為如果讓人民也參與政治,事情會變得人多口雜,所以行政部門勢必會排斥讓民眾參與,而讓民眾參與也會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執行績效更差,用這種自我解釋的方法將一連串的小標題給串起因果關係。
函授上課的好處就是可以反覆觀看老師講解特定章節,這種優勢可以運用在自己不熟悉的片段,我會試著去模仿老師上課的口吻以及說話方式,模擬自己在教學生,可以搭配看完一篇「申論題解題範本」後,自己擔任老師角色,去教導你眼前的學生,當你運用短期記憶並且使用口說以及思考如何去解釋該主題時,抽象的知識就能真正進入腦袋長期記憶,這種方法在家念會比較好,在圖書館絕對會感到很彆扭。
上述的學習方法並不全然能用在每個科目,只是我自己觀察到自身學習的特點,而並非刻意學習這些方法再來學東西,因此找到自己學習方法並加以運用才是最重要的。
老師教材各章節後面一定都會有測驗題可以寫,不需要上完課後立刻寫,最好是間隔一個月以上(確保不是短期記憶),然後看到不會的題目請誠實圈起來做記號,寫完再改,把寫錯的跟圈起來的題目拍下來,因為這些就是你長期記憶中遺失的重點,也是你往後考試可能會錯的地方,針對行政學、行政法這兩科的測驗題,務必要買題庫書,用相同方法抓出自己無法進入長期記憶的題目跟內容,在考前掙扎非常有用。
我自己將申論題分為法律型(行政法、民法總則、刑法總則)和敘述型(政治學、行政學、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關於法律型,要記憶重點法條,將各類申論題中會用到的法條分別整理成幾張A4的內容,另外一份則是各類申論題中的名詞解釋(例如刑法的繼續犯、己意中止的定義);然後申論題的架構(三段論證法),複習過程我只記會出現在申論題的,其他一律不管。敘述型一開始一定寫不出來,我是拿題庫書先看這一題老師如何解題,然後思考一下再蓋上題庫書,用自己的想法寫一遍,再來把大標題跟小標題用紅筆劃上,變成自己專屬的一本申論題書,往後就只背大小標,除非忘記哪個小標的內容是什麼才會回去看,藉此訓練自己可以把一個大標題可以拆分成哪幾部分,小標題內容是否能用自己的口語化說出來,這需要高度專注力,結合上面心智圖、因果關係、自我導師的方法強化記憶,能夠拆分一個標題,也能將多個複雜觀念合而為一相似概念。
在各科的準備上,要先搞清楚其計分方式及題目種類佔比,選出自己的重點科目。我把重點科目放在行政學及行政法,這兩科都是50分選擇、50分申論,再來行政學其實也有涵蓋到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都是四題申論題),因此CP值比其他來得高。重點科目在後續複習階段很重要,因為你根本讀不完全部的東西,所以時間的分配就很重要,以下對各科準備分述之:
最重要的即是作文跟公文,佔分最重,尤其作文一開始寫的方向就很重要,透過老師將作文的寫作方法直接分類,在看到題目的時候你就可以很清楚要套用哪種體制(起承轉合、總分總、是為該是等敘述手法)。在軍中久了就會有官樣文章寫得很上手,但抒情、鋪陳的手法就很糟糕的後遺症,知道自己短時間內是無法「引經據典」甚至是文筆華美,但至少要有基本架構,拿到「安全分數」即可,字體的練習也勢必要做,原本我的字醜到自己都看不下去,練到現在去銀行換印鑑還能被懷疑不是自己的簽名。
公文算相當容易拿分的(以軍人來說,看過的公文、寫過的公文足以應付了),測驗題部分,我只把老師提供的教材看過一遍,把不知道的文言文以及一些字意閱讀過並且加上頁籤,頂多看個一兩次,有印象即可,直面考試更重要的是邏輯推敲刪去不可能的答案來提高答題率。
法學緒論
在法學緒論方面,寫考古題會發現,歷年題目有幾種法規幾乎不會考重複題型,公司法、著作權法、性平法、勞基法、健保法,老師所說的只練考古題不可能考高分的原因就在此,其法律涵蓋範圍極廣,因此我把重點放在民法、刑法、行政法這幾個觀念懂,題目就會寫的主題,且又和我的考試科目重疊,有加倍效果。其他較細的法規就將考古題錯的題目整理成一份筆記,考前複習即可,老師的教材有整理好完整架構,若時間足夠,一定要唸完並且做考古題測驗,尤其四等的考試更重視細節,這樣才有辦法拿高分。
憲法
在老師整理的教材當中,直接明確地將歷年考試頻率高的大法官解釋列出來,並且直接列重點摘要,然後用口訣、因果關係的推導使記憶的重點變得更簡單,再用間隔自我測驗來確定記憶的程度即可,另外,此科目同時也對行政法有所助益。
英文
老師將文法區分章節,分門別類得很仔細,但自己的英文程度自高中畢業以來便停滯,只能用來閱讀一般英文文章,字彙量也嚴重不足,佔分約為50分,我只拿了14分,要認真準備的話,字彙量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是時間的限制我還是果斷放棄轉而追尋短時間內能奪分的關鍵科目
準備行政法的申論題型,會面臨到法條背誦的問題(行政程序法、行政執行法、行政罰法、行政訴訟法、訴願法、國賠法),講白了你根本不可能背完,我是依照老師所提供的申論題型分類,依照各分類列出題目用得到的法條,整理成一份較濃縮的重要法條,再測驗自己看到該類型題目時,腦袋會不會反射出現法條概括的內容(絕對不是一字不漏),例如:依照行政程序法第92條之規定,所謂行政處分係指...,把死背的時間拿來理解和自我測驗反而更好。至於測驗題部分,就是法條細節的部分,這點老師上的很棒,各種舉例都有助於法條的記憶,針對選擇題我有買題庫書(每題都有詳解),再來搭配間隔自我測驗,確認自己不熟的區域並作標記,最後用手機拍下所有不會的題目,考前用平板再看過一遍,加入短期記憶應付考試。
行政學有點類似管理學,由於自身長期擔任管理職,所以自然會和這些知識產生共鳴,然後搭配老師整理好的綱表,建立整個行政學的架構。而申論題的範圍極廣,涵蓋到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我花大多數的時間在記憶各類型申論題的大小標,並且去理解各專有名詞的內涵,直到自己看到某名詞就能口述其概念並延伸到實際案例(如核四、防疫等議題,新聞時事一定要追蹤),測驗題一樣買老師的測驗題庫,和行政法類似。
公共管理是從行政學延伸而來,範圍相對限縮,絕對值得準備,我只將各章節附的申論題目,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然後謄成一本申論題,再把自己寫的大標、小標和涵義加以理解,形成自己看到特定題目就反射出各種小標題,然後透過標題去衍生更多內容與實務。
同樣從行政學延伸而來,重點更著重時事議題。這次就有考到台鐵公司化、企業化、民營化的比較,我是從管理面(政府介入程度)、人事面(考選制、人力彈性運用)、社會面(弱勢交通)切入敘述,寫公共政策能夠結合時事並清楚描述發生的背景會比僅寫冷冰冰的知識更容易拿到高分,看到新聞並植入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對話很重要,而非陷入謾罵批評的單方立場。
在老師的教材中,有分析每年常考的申論題章節,我是針對重點章節去練習,然後記大小標。對於冷門章節則僅在題庫書上閱讀,老師所整理的各章架構圖將事件因果關係跟理論產生時空背景敘述的很生動,每次上課都刷新三觀,在何種制度、手段下,人類會產生何種行為,對於時事(美國大選、中美貿易衝突、難民危機)必須要透過各種方式去吸收,不同立場的媒體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不要限縮了自己的閱讀範圍,而閱讀新聞的目的並非把它背起來,是在過程中能夠跟自己學習到的政治學知識加以連結,例如大國幫助及捐助小國的行為很有可能是建立所謂依賴理論,試圖讓中低收入國家依賴其幫助而無法工業化,進而取得更低成本的原料進口才是目的,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及影響,並且能夠闡述才是政治學的精髓。
民法總則
老師很擅長提供不同案例來講解如何推論,而且各法條也都直接註記了重要程度,節省我背誦的時間。教材裡申論題撰寫的架構相當清楚,準備的方式類似於行政法,整理題目所需法條有哪些,去記這些法條,再反覆驗證看到題目是否能想起法條概括內容。除了法條內容以外,針對特定名詞進行的解釋也要理解並能寫出來,例如債權行為係...、物權行為係...一些名詞解釋類的,除了可以擴充篇幅以外,邏輯性會更好。
刑法總則
老師的課程幾乎都是用案例來帶入,因此會覺得格外有趣,各種奇耙的案例會想一直聽下去,對於比較艱澀難懂的法律名詞,老師也會用圖解方式來解說。申論題最重要的就是三段論證,構成要件、違法性、罪責,這三層搞懂加上基本法條記憶,題目都不算太難。
這次民刑總很可惜,我來不及複習完,否則這個科目實際上比起其他的申論題容易很多,畢竟僅是「總則」而非整篇民法或刑法,後來還有考高考,反而覺得民刑總很好寫,我認為是繼行政法、行政學後值得準備的科目。
上述的心得其實並不是一開始準備考試就已經規劃好的,說白了我根本沒有詳盡的讀書計畫,而是這一年一路跌跌撞撞,不斷修正的結果。中間我也有用過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用小卡背英文、背法條或是抄寫申論題強迫記憶,但最後都被我捨棄,最後逐步尋找到對自己最有效率的方法。要配合自己的思維模式,懂得權變而非固守一地,我也曾恐懼我申論題寫出來會不會不被接受、不被認同,但就是必須有勇氣去闡述自己的想法以及提起筆來寫,不管對或錯,不管是否被接受,踏出那一步才是克服恐懼的方法,過程絕對是辛苦的,就如同那陣子4點起床想賴床的時候,總對自己說:「有多少人高考好幾年,你想浪費時間嗎?」「你不起來上課,憑什麼想要一年考上」,對自己嚴苛,絕對的自律,沒有什麼是你學不會的!時間會證明一切!希望這些方法可以提供備考的你們一些方向,祝金榜題名!
在大二那年決定投入國考前認知到現在所學專業(財金系),關於未來的就業導向與自己的性向不符,以及考量近年普遍低薪種種因素影響下,趁著白天補習高普考晚上再到學校上課(夜校生),也許畢業後既拿到文憑又可有工作,沒想到這一路我走了5、6年如今終能收割甜美的果實。
由於家庭成員皆在公家單位服務,在環境的影響下我也對公務人員產生嚮往。在大學畢業以前,我便開始準備、並多次參加國家考試,希冀得以達到心中的理想。
我本身是法律系畢業的,當然希望能學有所用,所以畢業後,就決定投入國考這條路,只是從原本的司法特考,轉投自已較有興趣的一般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