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考考取心得

111普考一般行政心得 - 林○芳(一年考取)

111普考一般行政心得 - 林○芳(一年考取)

一年考取

#一般行政#高普考

點閱:120


一、基本背景:

在就讀文組科系的四年中並未培養出一技之長,不利於就業,原先曾考慮進入補教行業,最終在家人建議下決定以較穩定的公職為目標。

 

二、面授課程帶來的幫助:

我報名的是一年班面授課程,但在最初幾個月因疫情緣故只能改為在家補課,當時是我備考的黑暗期,難以督促自己準時上課,更遑論按照進度練習申論題,恢復面授後則有所改善,故我認為面授課程較有助於易怠惰者培養按時聽課、複習的習慣。

 

三、師資安排:

 

(一)行政學:

老師教材編排用心,課堂上講解理論時經常舉出實務上的案例,既協助理解又能做為申論題的素材。

 

(二)行政法:

老師講解時也會反覆舉出實例確認學生是否有聽懂,整理出各章節之框架的板書筆記,對於課後複習幫助很大。

 

(三)政治學:

老師講解流暢、舉例生動,教材內容豐富且不失條理,能令學生循序漸進了解政治學的況味,關於申論題題型的拆解與分類也相當實用。

 

(四)公共管理:

老師的課程重心並非概念講解,而是申論題的應試技巧,演練了「內涵」、「特色」、「批判」、「實例」等常見考題的作答範本,也傳授了「不記得課本上的小標」時該如何應對的撇步,有助於已理解基本概念的考生進一步學習申論寫作。

 

(五)行政學:

老師的講解生動且易懂,教材的編排也相當平易近人,無論是作為初次接觸行政學的入門課,抑或是尋求整體融會貫通的第二輪課都非常適合。

 

(六)憲法:

老師的課本編排內容清晰,講解時會詳細介紹每個釋憲案的脈絡以及大法官的推演邏輯,能幫助考生深入理解各號解釋的內涵而非流於表面。

 

四、備考經驗分享:

首先我想告訴學弟妹的是:「請務必了解自己,徹底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選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備考。」準備考試時一定會從各種管道聽到各式各樣的備考建議,但我認為他人自身的經驗談不一定會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才
是最好的。以下我會先陳述自己的特質,如果你跟我不是同一類人,那麼我的備考經驗可能就不適合你:我是應試主義下的文組既得利益者,擅長理解並連結各種概念名詞,優勢科目是英文和社會的選擇題,這項優勢足以讓我在第一志願高中內成績保持文組前十名。在詳閱上述說明後若仍認為我的經驗具有參考價值請再往後閱讀:
上榜的我雖然看似是勝利者,但實際備考情形更近似於壞榜樣。接下來我會列出自認有效的備考撇步和應該大力反省的反面教材。

 

(一)我有做到且認為值得參考的事:

1.自製筆記:

我偏好為自己製作一本彙整所有重點的筆記。這本筆記必須比起課本更加輕薄、方便攜帶與閱讀,考前最後衝刺時就讀這個而非磚頭厚的課本。各科的筆記製作過程不盡然相同。行政法的自製筆記是以老師的版書為基礎,但會加入老師口頭講述的內容重點(例如版書可能只提及「陳情」對應行政程序法第168至173條,但我會將該法條的重點也記在旁邊,讓自己將來複習時不需要再翻法條查閱它們的內容);行政學則是在老師的第二輪課堂上完全捨棄課本,聆聽授課的同時在腦內整理章節框架再抄錄於空白筆記本(手寫速度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速度會是常態,優點則包含:強迫自己100%專心聽講、親手抄寫有助於記憶、整理出的都是自己最需要的內容、版面比起課本更加簡潔)。

2.規劃分數:

強烈建議參加地方特考。除了能熟悉考場氛圍及流程,更重要的是將地特成績作為自己「規劃分數」的基準。我在5月課程修畢、且判斷自己對各科的熟稔程度後,上網搜尋歷年錄取分數,並對照去年的地特成績單,嘗試著計算各科應分別提升幾分才有可能達到歷年錄取分數,為自己訂下確實可行的努力目標。以下是個人地特、規劃、普考的成績比對。我知曉自己的優勢在於選擇題,其中又最擅長行政學,故訂下「手寫題拿基本分,選擇題答對率八成,以平均70分為最低標準」的目標規劃,之後為刷題時得分距離目標規劃較遠的科目分配更多讀書時間。

 

(二)我沒做到但其實絕對該做的事:

1.申論練習:

比起其他考生我的申論題練習量微乎其微,始終無法擺脫畏懼非選擇題的惡性循環。我最終每題申論都沒有達到15分基準分,能上榜是靠選擇題拉抬與好運。這種備考過程請借鑒為反面教材,務必要勤寫申論讓老師批改。

2.遠離手機:

使用手機佔據了我大量時間,非常可怕。如果是和我一樣無法自力戒除手機誘惑的人,請考慮採取他人保管、斷網等措施。

 

五、給學弟妹的鼓勵:

每當身心疲倦時,請不要畏懼向他人請求協助;每當感覺讀書進度落後時,請不要逃避,要正面解決問題;每當按部就班完成任何一項進度,請告訴自己做得很好,繼續保持。祝福大家都能金榜題名、夢想成真。

 

六、感謝的對象:

感謝讓我得以全職備考的父母;感謝學儒教師們的教導與協助;感謝總是聽我訴說不安的同學和學姐;感謝文昌帝君和其他各路神明賜予的好運;感謝地方法院自助餐等店家在食物上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