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高普考統計心得 - 高○瑋(高普雙榜)
臺師大數學系畢業的我,在大學時期接受師資培育,畢業後順利實習半年,並在國中當了兩年的數學老師,當時因著自己對於教學的熱忱漸漸消失以及對於教育類科目比較不擅長,因此決定轉換跑道,同時了解自己對數字較敏感也較有興趣,所以選擇自己較能上手的統計類來準備。
在學期間,系上有和事務所合作,能讓系所的學生在大四時就到事務所實習,畢業後接著工作。起初我對自己的職涯沒有太大的想法,認為只要有份工作即可,所以我想著:「那就順理成章地去事務所吧!」後來,透過學長姊瞭解事務所的工作環境及內容後,我便開始認真地思考:「這是否是我想要的生活。」當尋找了其他的工作選項後,我認識到了公職的會計類組,其中最吸引我的便是穩定的收入,便想試著考考看。
大四時我報名了兩年的視訊班,第一年完全跟著老師將課程上過,因同時兼顧校園生活,所以第一年幾乎沒有準備什麼。第二年我開始自己讀書、作筆記,遇到不會不熟悉的地方,便上課再聽一次,同時也將會計系沒有修過的財政學再聽一次。隨著自己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多,發現自己的基礎實在沒有好好地在大學時建穩,都是靠補習再重新讀起。
110年時高考平均差了0.8分,普考差了2分,由於給自己設的停損點已到,我百般猶豫到底是否要繼續應考,主要是覺得自己已依靠家人許久。在和家人討論,得到家人全力的支持下,因為離下次高普考就剩半年,我便義無反顧決定再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雖然依舊感到焦慮害怕,但想著上榜,我便暫時忘記其他的,專心備考。終於,今年順利地考上了高考,達成了我的目標!
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才發現自己原先的讀書方式不適合自己,進而慢慢地探索,找到了另一種讀書方法。若我沒有參加考試,或許我永遠不會發現對我來說更有效果的學習方式。另外,備考的頭幾年,我抱著「有考上很好、沒考上也沒關係」的心態備考。但隨著時間過去,我漸漸的感受到壓力,那種因為沒考上開始譴責自己的壓力,意識到這點後,我便開始學習如何去調整自己在讀書時的狀態,如何安排讀書之餘,好好地照顧自己的情緒,透過運動等的方式,來排解情緒與壓力並增強讀書時用的體力。
國家考試是項長期抗戰,無論在成績還是在自身狀態。我十分慶幸有了這次的備考經驗,這大約是我的目前人生中經歷過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了。透過這次的備考經驗,我無論在學習方面,還是對自身狀態的掌控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進步,這對未來的我相當有幫助。
考試的讀書方法固然重要,但掌握自己的身心狀態絕對是首當其衝的。曾經我因備考的壓力在半夜喘不過氣,從睡夢中驚醒。那時,我才意識到考試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之後,我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設好一個標準,就像每天設定好讀書進度一樣,先確定自己的身心沒有問題,再好好地讀書,並每天確保自己都能夠擁有充足的睡眠。
我認為,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讀書狀態就是最好的,即便它可能會花上你幾年的時間。只要問問自己:「確定還要繼續考嗎?」答案一旦是肯定的,就不要再糾結於是不是還要考了好幾年了,目標就是下一年的考試!這是曾經迷惘的我後來給出的結論。當然,若覺得時間已花得太多,或是家庭不允許等原因,選擇不繼續應考也都是可以的。就像前面說的,考試並非唯一的出路。
備考的這一路以來,最感謝的莫過於我的家人。我的備考時間不算短,但他們完全不給我時間及經濟壓力,也沒有要我一定要考上,完全讓我自己選擇,所以我除了認真備考外,什麼都不需要擔心。
最後,謝謝一路上堅持到現在的自己,希望所有考生無論做了什麼選擇,都能相信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臺師大數學系畢業的我,在大學時期接受師資培育,畢業後順利實習半年,並在國中當了兩年的數學老師,當時因著自己對於教學的熱忱漸漸消失以及對於教育類科目比較不擅長,因此決定轉換跑道,同時了解自己對數字較敏感也較有興趣,所以選擇自己較能上手的統計類來準備。
原先是在小學擔任代理教師,每年寒暑假都需要參加徵選,工作較不穩定,且代理教師通常需要兼任行政職,常常需要加班或是帶學生參加比賽,壓力較大,因此開始思考是否要轉往較穩定的公務員,此時恰巧大學同學考上國營事業,他分享了他考取及入職的經驗後,我覺得可以嘗試看看,於是就開始準備公職考試
大學時期便希望未來的工作穩定有保障,生活無後顧之憂,加上家人支持,於是將公職納入個人職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