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地方特考三等一般民政心得 - 王○宇(台北市第1名)
但後來為了取得更高薪而決定朝高考民政的方向備考。
說明我是會計本系畢業,準備過會研所考試,也在大型事務所工作計4年。由於健康因素,以及考慮過後續生涯規劃沒有想繼續在事務所工作,因此從事務所離職,調養身體一陣子後去過一般小型公司短暫工作後覺得非志趣所在,並且考慮自身性別、年齡以及大環境薪資,便決定轉往公職考試。
過去準備研究所考試是在志聖,並且會計類科的中、成、審三科仍是當時在準備驗研究所之師資,因此仍決定在志光準備高普考。
一開始準備時本想節省交通勤時間,所以曾在數位學院購買函授課程,不過我低估了自己被上課讀書以外的事物干擾致分心的程度,所以我函授課程沒有上完,所以我第一年的考試成績很慘烈。
第二年開始我決定還是跑補習班上課,減少環境干擾,另外因為知道自己上課會走神,就算面授上課可以錄音,不過回家應該很大的機率不會聽,所以選擇上視訊班,一來是把一開始沒聽清的地方再回去聽過,二來是碰到需要計算的部分可以停下跟著算過,並且還要讓自己跟上課程進度。
另外,題庫班與總複習讓自己快速複習並且集中做題目,是在考前2、3個月前增加記憶內容的方式。
1.中會:
工作經驗的優勢大概是讓我對一些實務上比較常見的會計處理比較熟悉,所以我沒有上基礎會計課程,中會正規課裡的現流和所得稅會計單元我就只有用上課方式恢復過去記憶。其他這科目比較常見的大題目(投資、長債、EPS&股份基礎給付、租賃)能記多少會計處理就記多少,尤其基本不帶特殊情況的,申論考相關分錄題至少能保證拿到一定分數。
2.成管會:
對我而言,成管會是我準備研究所時到我現在考國考之間過了5-6年,基本沒有變化的科目,所以我只有上完管會單元,以及比較不熟的成會單元。另外,這科目的投報率很高,就算不做額外題目,老師上課的題目有複習算過也很夠,進考場前再把容易忘的公式背住。
3.審計:
雖然有考研究所和審計工作經驗,但是公報更新的內容很多,很多名詞解釋雖然觀念上和過去相近,但畢竟是考試,申論答題仍得以新出的公報為主。選擇題把老師的上課筆記拿出來看過可以應付過去,申論就只能背,畢竟這兩年出一翻兩瞪眼的文字申論偏高,不能期待考試出配合題好拿分。
4.財政:
這科我上過函授和視訊班兩位不同的老師,授課內容方式,我比較適應後者,理論論述的部分就只能一點點記憶慢慢熟悉,111年的地特申論題我能拿分真的是因為有簡單的公共財均衡解加投票理論,若是需要作圖或是文字敘述我還不太能把握能拿多少分。
5.政會:
政會的會計處理相對中會簡易很多很多,中央政府普通單位會計分錄釋例和會計科目記下對考試有很大程度的幫助。公報部分我要求自己盡量記住架構圖的部分。
6.會審法規:
會審法規除了看題目慢慢熟悉,我實在沒有太多意見。
因為我是出社會後又裸辭準備,所以自己給自己定的時間壓力就夠了,此外我還有已成為公職的朋友做為前輩給予意見和鼓勵,所以就告訴自己往這目標走就好。
考試期間睡飽並精神充足坐在書桌前效果會比較好,此外念書怎樣無法專心又都記不住,起來散步走走放空後總比一直坐在書桌前好。
備考期間的相關大小考試可以的話盡量去寫一輪,除了熟悉考試臨場感,給自己短期目標,至少讓自己知道哪裡需要加強。上次考不會的下次遇到出差不多類型的會寫了,讓自己知道有進步也能增加信心。
但後來為了取得更高薪而決定朝高考民政的方向備考。
本身是國立大學文組畢業,並非本科系,在大學並未有什麼特殊的興趣,當初有仔細思考過純文組的未來方向,除了老師與公務人員或研究者並沒有更好的出路,對小孩沒耐心的我一定不是好選項,對本科系也沒有什麼熱忱,在當兵途中就確定想考公職的志向,也在退伍後看志光在師資或資源都是最頂尖的就立馬報名...
回顧三年來準備考試的歷程,我獲得最大的體悟是:準備公務員考試不能只是追求考試的及格,而是要追求完美。投入在完美之路的努力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