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普考會計-林舒婷
我就讀國立大學會計學系,在大三時同學間開始討論未來畢業之後要走哪一條路,有人考研究所、有人選擇進入會計師事務所,而有人則會往公職的道路前進。我暑期曾經去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過,在那裏我接觸到會計實務應用,也提早見識到整體的工作環境
研究所畢業時,對於未來相當迷茫,當初並沒有投入公職的打算,而會投入公職的打算是因為父母都是公務人員,因此他們認為若對未來沒有目標,那就去考公職試試看,而剛好當時大學朋友,他二年內就考取了高考會計,於是詢問他關於考取公職的技巧,雖然111年的高考落榜,半年後順利考上地方特考。
1.國文:
這科我只有準備公文的部分,加上公文考試已經廢除,所以我不清楚要如何教人準備這科,但我有寫過論文,對於寫作文算是得心應手。
2.法學知識與英文:
因把重心放在專業科目,所以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但還是有把憲法及法學緒論的課程上完,考前一星期前把老師的重點看完。
3.中級會計學:
近幾年申論題大概落在幾個公報出題像是IFRS9、IFRS15、IFRS16,因此我會把課本及歷屆試題上的這些題型的題目計算數遍,選擇題就是課本選擇題都要算過,加上把老師認為的重點讀過或是以前考題陷阱讀熟。
4.成本與管理會計學:
這科我真的沒有太多準備,我也沒特別去寫歷屆試題,就認真聽蕭靖(蕭鋼柱)老師的課,課上到哪後面習題就寫到哪,考前一個月我才認真複習課本上面的題目。
5.審計學:
金永勝(靖永彬)老師上課時非常認真,會把考試重點很清楚的告訴你,我們只要每次上完課後回家都有複習,考前把公報及課本有劃線或螢光筆的地方要背熟,尤其是畫大太陽的地方,再把近五年的審計題目寫過一遍。
6.財政學:
大學及研究所並沒有修過財政學,所以對它相當陌生,因此我在這科花費了很多時間去理解它,而鄭老師基礎課程可以很好的把財政學基礎建立起來。加上老師很認真的在教學如何寫申論題,老師剛上完的重要經濟模型,回家都要再練習過一遍,並把它的假設條件、圖形橫縱軸及線的經濟意涵給背熟。
7.會計審計法規:
會審法規裡面包含(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審計法),雖然要讀的法很多,但各法之間的關聯老師都有解釋得很清楚,讓我可以很快就理解預算成立至結束,會計人員需要做哪些事,並且我非常推薦張旭(張耿尉)老師的堆疊式記憶法,由助於背住這麼多法條。
8.政府會計:
觀念及準則公報一定要念熟,並且將政府會計普通公務會計一致規定的會計科目及分錄要將它背熟,背誦方法同樣使用張旭(張耿尉)老師、政府會計老師的堆疊式記憶法,將它們記住。
準備國考一定要改變生活作息,要有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並且每天安排好要做的事情,盡量每天都讀書讀十個小時,並且要有每天適當的運動習慣,因為它有助於我的集中力提升。
準備考試是一個很漫長的路,這段期間一定會碰上許多挫折,而我是一個待業的全職考生,常會碰到許多親朋鄰居問畢業了,你現在做什麼工作的問題,其實心裡都不是很好,感覺說出在準備國考,會被別人認為是一個家裡蹲,所以這段期間我很少跟朋友連絡,來減少不適感,但這也成為一個動力讓我積極地在備考。再者,我並不是第一次高考就考取,所以當高考成績出來時,我其實消極了很久,想說是否要放棄國考,但家人給予我很大的努力讓我再試試看地方政府特考,而這次如我所願考取。
最後想給學弟妹們一些建議,我知道有些學弟妹們還在想是否考取公職,若已經下定決心那就好好的準備考試,我認為志光給的資源相當豐富,不管是師資還是其他軟硬體設備,基本上備考期間的任何問題都會有人幫你解答。
我就讀國立大學會計學系,在大三時同學間開始討論未來畢業之後要走哪一條路,有人考研究所、有人選擇進入會計師事務所,而有人則會往公職的道路前進。我暑期曾經去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過,在那裏我接觸到會計實務應用,也提早見識到整體的工作環境
我是法律系本科系畢業,之前都準備律師司法官,但考了幾年都沒有成果,後來就先去考各法院的法官助理,有幸上榜,擔任法官助理好幾年,期間也算是都放棄考試了,只是內心還是想當有個正職的工作。
105年畢業於靜宜大學會計系,因為想要回鄉下有個穩定的生活,便開始準備公職考試,希望未來能有穩定工作及收入。很幸運在105年考上了普考便開始受訓、工作。但是工作了一年後決定要考有會計相關三等的考試,除了高考外也有注意到了鐵路特考的高員三級考試,便開始了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