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地方特考三等教育行政心得-紀○薇(台北市第2名/6個月考取)
決定考公職是去年6月份的事,在此之前一直都在高中擔任代理教師,因此實際準備時間大約是半年左右。因為準備時間短,所以本篇經驗談比較適合已有基礎知識,希望在短時間內用CP值較高的方法考上地特或高普考的同學。
大三的時候開始考慮畢業後的工作,當時想過考研究所或是農會以及公職,後來認為研究所的學歷對我找工作的幫助不大,不如用唸研究所的兩年時間來全力準備考試,一開始想考農會,買了一套農會考試用書,唸到一半發現考試科目和所學差異滿大的,以及農會法實在讀不來,加上農會考試的開缺單位並不多,競爭相對激烈,最後下定決心選擇考高普考的農業技術類科,考試科目在大學期間都有修過基礎課程,有一定的基礎,而且高考的薪水和穩定性是其中的誘因。
由於高普考的專業科目皆為申論題,且近年來的題目範圍越趨廣泛,只有學校的基本課程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志光提供農業技術面授的課程,可以跟著老師上課的進度來學習更多知識,並且老師蒐集了許多資料彙整成上課講義,可以節省許多自己上網找資料的時間,因此我在大四時報名了志光的課程。
一開始決定考農業技術時,由於自己本身的作物生理學以及試驗設計這兩科的表現並不是很好,因此只有報名普考正規班面授的課程,面授的好處在於可以督促自己到補習班現場上課,跟著老師的腳步來瀏覽講義內容,對於專有名詞老師會逐一解釋,以及部分內容會有背誦的口訣來輔助,在上課過程中,老師也會在各章節中帶大家看考古題,提點作答時須注意的重點以及關鍵字。
上課的過程中由於當時身體狀況不佳,後來許多課程無法到班上課,但志光在老師上課的同時也有錄影存檔,所以沒有到現場上到的課程,可以抽空到補習班利用錄影帶進行補課,或是購買點數在家補課,因此最後我購買在家補課的點數,將剩下沒有上道的課程在家裡用筆電跟著上完。
所有的課程老師都會帶大家從頭讀過一次,最後也會有總複習的課程,老師的講義除了有學校課程的基礎內容外,還包括各種專業教科書和農業相關網站的詳細資訊,以及加入近來的時事、政策內容,進行各項補充與整合,使我更清楚的了解農業的大方向。
我總共考了三次考試才上榜,分別是110地特三等、111高普考以及111地特三等,在報名110地方特考時發現雲嘉區並沒有四等的考試缺,於是便報名的地特三等,在考試前的三個月向已經上榜的學長及同學借了作物生理學、作物生產概論以及試驗設計的講義來自己念。
各科的時間分配上,國文(公文、作文)、憲法和法緒都是跟著老師的課程在上,憲法和法緒的題目都有練習到,最後寫成自己的筆記,考前便不再翻閱教科書,只看筆記重點。
六科專業科目在上完課之後讀過一遍後便開始寫筆記,將各章節的內容擷取重點,以條列式的方式寫在筆記本上,在寫筆記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內容分散在各章節中,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於是各科在寫好第一版的筆記後,陸陸續續修改過幾次,並且加入自己在試寫考古題過程中查到的資料,併入各章節的筆記中,考前會再複習一次上課講義內容,順便看看筆記中是否有遺漏的部分,考前便不再翻閱上課講義,只複習自己寫的重點筆記,以及自己寫好的各科歷年考古題答案。
雖然作物生理學、作物生產概論以及試驗設計並沒有上到課程,但是老師製作的講義十分詳細,基本上用心記起來就可以了,試驗設計的部分也參考同學上課的筆記,幫助我更好的理解內容,講義中也都有配合例題來做練習。
在複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配合練習考古題,因為多練習才知道考試內容究竟如何敘述,答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抓到關鍵字,只有抓到重點並且詳細敘述才能拿到高分,若是偏題了可能分數就會很低,而且在練習考古題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一些部分是上課內容沒有的專有名詞或是政策概念,這時便可以去查詢資料並補入筆記中,雖然有些科目的考古題再重複出現的機率很小,但是考的概念大多就是那些,只是換了一種敘述方式。
在準備高考及地特三等的過程中,我練習了六科專業科目高考、普考、地特三等、地特四等近十年的考古題,在練習過程中,一開始覺得打擊有點大,因為自己好像都不大會,或是大致上知道要從那些方面著手論述,但是寫不出足夠完整的內容,只能像寫簡答題一樣寫出個大概,但是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停地回去翻閱上課講義與參考書找答案,對記熟內容很有幫助,接下來練習的過程中便能漸入佳境,因為不同種類的考試,常會出現某些關鍵字,而抓住這些關鍵字便能論述出許多延伸內容,在答題上便不會出現篇幅過小的問題。練習考古題時我不會一題一題都練習,為了節省時間,若題目論述的內容在講義終能找到,我會跳過並且畫重點,而不會的題目則是在白紙上抄寫題目並寫上擬答,並上網找資料,各科寫成一份一份方便考試前複習。
除了大量練習考古題外,還會上農業相關網站蒐集政策及近年著重的作物資訊,例如農傳媒、上下游、農試所及改良場的技術專刊、農業知識入口網等等,並關注最近的農業政策和專有名詞,例如農業淨零碳排在高考及地特都有重複出現。
準備的過程中我並沒有特別著重在某一科,而是把每科都當成最重要的科目來準備,面對兩次落榜,更堅定每科都要花更多時間來複習,要複習到一看到大標題,可以背誦出詳細的內容才比較有信心,踏上國考之路會覺得很漫長,不知道何時才能上榜,剛開始接觸大量資訊時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常常懷疑自己是否能把這麼多知識都記住且靈活運用,但真的靜下心念書後會念出一點興趣,各科的部分內容其實是能融會貫通的,我自己並不是特別聰明的人,沒辦法聽老師上課時就懂,但是只要用心聽老師說並寫好老師補充的東西,回家多花一點時間去複習,我相信勤能補拙,考試過程中也有朋友第一次考就上榜,心裡很替她高興同時也會很羨慕,但其實自己都知道別人一次就上榜有多努力,自己也要更努力才行。
讀書總會有煩躁的時候,每天花一點時間出去散步或是運動可以排解壓力,偶爾也可以放自己一天假轉換一下心情,考試過程可能枯燥乏味,但這是一場持久戰,只要用心且堅持,努力總會值得,加油!
決定考公職是去年6月份的事,在此之前一直都在高中擔任代理教師,因此實際準備時間大約是半年左右。因為準備時間短,所以本篇經驗談比較適合已有基礎知識,希望在短時間內用CP值較高的方法考上地特或高普考的同學。
本身就讀中文系,畢業後曾在台北當過編輯與手搖飲員工,疫情回台南後也短暫當過行銷人員,後因每份工作的上班時間與薪資不穩定,故而有準備國考的想法。
大三一年到航空公司實習地勤,發現自己不適應日夜顛倒的輪班生活及緊迫的工作內容,於是同為公務人員的父母建議我來報考,但又不想成天面對電腦工作,於是選擇了可以接觸民眾的戶政。準備一年半後順利考取108年地特戶政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