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地方特考四等教育行政心得 - 王○崴(新北市第1名/6個月考取/應屆考取)
雖為教育行政類科之本科系學生,惟大部分皆以國小教師為志向;大一時期便深感自身與教師之職業特質不盡相符,最後於大二退出教程。
本身是南部人,由於就學期間都在北部,離開學校之後,也持續在台北就職。會投身公職主要考量到未來想回南部工作,而南部私人企業普遍薪資偏低,同時當時工作產業工時不正常外,且待遇不佳,因此才決定轉而投入公職考試。
1.共同科目:
(1)英文:自身英文底子還可以,除了購買國考英文單字書,每天安排進度背誦之外,在考前3個月則是會大量練習題目,保持英文閱讀速度,使自己在考試過程可以盡量保持閱讀感,順帶評量自身英文單字背誦程度。
(2)國文:國文在公文部分,主要以補習班教學為主,並背熟公文格式;作文部分,則是會在考前三個月規定自己每一個禮拜練習一篇作文題目並且計時,規定自己在時間內完成;測驗部分則沒有特別練習。
(3)法緒:法緒這一科是上子雲(劉逸中)老師教的,老師在教學時在釋字講解上淺顯易懂,並且搭配其思考邏輯更讓人可以快速理解並進而判斷答案;而在完成法緒課程後,後期皆是用題庫刷題目,了解出題方向以及掌握熟悉度。
2.行政法:一開始在未接觸法科科目前,在理解以及閱讀上有點吃力,但透過不斷重新複習上課內容以及老師補充資料,後期有種豁然開朗打通任督二脈之感。行政法我認為除了認真跟課以及不斷複習外,選擇題部分則需要大量練習考古題並認真訂正錯誤題目,一方面讓自己可以發現考點,另一方面則是可以評量自己哪些地方尚未理解。
3.行政學:行政學老師上課強調理解內容,不會特意編造口訣背誦,而這樣的教學方式蠻適合我個人的學習模式,每每上完行政學總是覺得滿滿的知識點,而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相互串聯再一起。行政學準備的部分,前期自己有買題庫書練習,讓自己可以盡快了解行政學每個單元的考點,後期則是會利用課餘時間做歷屆試題,透過練習題目來複習行政學。
4.政治學:政治學則是上子雲(劉逸中)老師的課程,個人非常喜歡子雲(劉逸中)老師的政治學,教學淺顯易懂,讓人很快就可以理解抽象概念或專有名詞。政治學我個人非常重視申論題的解題練習,每次老師教完一章節時,除了複習外,我還會練習歷屆試題寫下大標小標,而這樣的練習讓我可以組織自己的答題邏輯;測驗題的部分,跟課前期會以練習題庫書的方式,評估自己的每章理解狀況。
5.地方自治:在跟課時期主要都在理解複習,在跟課結束後開始練習寫測驗題,透過測驗題評量自己對於地方制度法的熟悉程度,另外自己也會針對課本內容製作自己專屬筆記。當時老師在課堂上有發歷屆試題題本,在申論題練習部分,會透過題本中的題目去練習寫大小標,每周都會固定練習一年的歷屆試題,模擬考試規定自己在既有時間內完成考卷。
我很喜歡作家黃大米這句話:「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恐懼,要多花時間在前進」。備考就如同一場馬拉松,因為看不到也無法預知何時到盡頭時,我們時常會覺得疲憊,也會質疑自己,另外特別是看到身旁同輩的朋友,人生有著各種不同突破時,總是會覺得別人一直在前進,反觀自己似乎在原地踏步,因此感到焦慮、慌張,而面對這種焦慮情緒,唯一的解方就是專注在自己身上,認真做好每一個當下。
雖為教育行政類科之本科系學生,惟大部分皆以國小教師為志向;大一時期便深感自身與教師之職業特質不盡相符,最後於大二退出教程。
考公職原先就在我的人生規劃中,只是原本預計先在台北工作,存夠錢後再報名補習班當全職考生。但在工作漸趨穩定時遭逢家中巨變,便倉促地辭職回到家鄉。回來後想留在宜蘭陪家人,卻在找工作時卻四處碰壁,最後決定提早投入準備考試的行列中。
自大四開始準備考試,主要利用課餘時間到補習班跟課,畢業後繼續全職備考,但中間因故超過半年沒有碰書。自當兵結訓後重新開始讀書,約準備半年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