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普考財稅行政-蔡爵安
很高興能夠在一年的準備時間裡就榜上有名,但我的目標是放在高考,所以對我而言心中的感覺仍然是落榜的失落,未來將會繼續準備三等的考試,至少在未來的一年內考科仍然沒有變動,競爭的基準點仍然是相同的,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方法,雖然我覺得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哈哈。
我是國貿系學生,因為個性因素想找比較穩定的工作,所以很早就選擇準備公職考試,我是報了兩年課程,從大三就開始上課,但從大四開始才比較認真備考,後來高普考落榜後,檢討並調整自己之前讀書方式,才有幸在111年地特四等上榜。
我不會騎車加上面授地點離學校遠,通車的時間不如拿來念書,函授方面我擔心在宿舍有太多其他誘因會受到影響,因此志光數位學院剛好滿足我的需求,我的學校附近就可以聽課,另外視訊還有個很大的好處,如果聽不懂可以倒退重聽,自己比較熟的部分可以快轉,能按照自己的節奏讀書,不用擔心上課恍神。
1.共同科目
國文部分我主要就是練公文的格式,每月寫公文線上批改。法緒和英文是靠考古題,線上都有答案,把不會的部分整理成筆記,考前主要就是讀這些筆記,每個禮拜至少會練一回。
2.會計
會計是我的最弱科,但也是我進步最多的一科,我改變讀書方式,不再執著把課本內容都讀完,改成大量做考古題,把每一題是課本哪一章節的觀念都標記下來,久了就會發現地特四等常考的觀念就是那些,把這些題型練熟就至少可以拿到基本分。
3.民法
民法老師內容上的很詳細,上完一章節觀念就會帶我們看申論題目,可以更加深印象,老師也有整理選擇題題庫書,跟著老師上課節奏去寫題目,更能清楚知道自己有沒有吸收進去,我會把自己常錯和常考的內容在法典上註記,有學說爭議的也會在法典上標記之後就是常看法典去複習。
4.財政學
我是照著財政學老師的架構表去複習課本內容,把定義、圖形和假設搞清楚,自己親手寫一遍推論過程,再去對照和課本的差異,考前兩三個月有把財政學課本內容全部都複習了兩遍以上。
5.稅務法規
稅務法規老師用法典上課,會告訴我們每個法條的重點,以及常考的內容是哪些,一定要把老師標記很重要的部分熟讀,我有額外買老師參考書,內容很詳細還有大量題目可以做,能更快熟悉法條,也能知道申論題大致上要如何寫,另外要額外注意新修改的法條很有可能成為考題。考前我會把每個稅的客體、主體、重要的地方,寫在A4紙上,最後就是照著紙上內容複習 ,課本有計算的題目也都會至少做過一遍。
如果跟我一樣比容易分心或在家念書的人,可以試試番茄時鐘的讀書方法,我是讀25分休息5分的方式念書,也可以讀50分休息10分的方式,這樣會發現時間過很快,更能夠專注讀書,效率也會變好。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的科目,我會在早上念,腦子比較清楚也比較能吸收得進去。另外,考古題一定要寫,我自己是邊計時邊寫,並且寫了快近10年的考古題, 如果時間不夠至少要做近3年到5年的題目,還有善用線上申論批改,老師會跟你講解要改善的地方,還有排版的問題。補習班如果有模擬考試要參加,老師可能會提前押到題目,也能先適應考試的氛圍。
在備考階段會很迷惘,壓力很大,要找到紓壓的方式,書會越讀越少,越念越快,就代表越熟悉離上榜也越近了,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從錯誤中學習是很重要的,不用跟他人比較,按自己的節奏來,加油然後相信自己。
很高興能夠在一年的準備時間裡就榜上有名,但我的目標是放在高考,所以對我而言心中的感覺仍然是落榜的失落,未來將會繼續準備三等的考試,至少在未來的一年內考科仍然沒有變動,競爭的基準點仍然是相同的,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方法,雖然我覺得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哈哈。
老師上課會告知要在哪裡畫重點,不會一邊聽課還要一邊自己找重點手忙腳亂的,老師教的政治學講解得很清楚、有邏輯,個人蠻推薦的
本身就讀中文系,畢業後曾在台北當過編輯與手搖飲員工,疫情回台南後也短暫當過行銷人員,後因每份工作的上班時間與薪資不穩定,故而有準備國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