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地方特考三等經建行政心得-杜○德(花東區第1名/一年考取/連過多榜)
在朋友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下,毅然決然走入國考,設個備考停損點,減少無收入的慌張感過於氾濫,適當的壓力亦可促使自己加速考上,給自己兩年的時限全職考生認真拚一次!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自己有先行報名了高考,憑著大學期間的能力去試一下水溫,但因為大四期間忙著畢業的事宜,沒什麼心力去照顧考試需要的專業科目,想當然爾結果是不甚理想。但也因此得以先熟悉考試的模式、流程,和藉機先弄清了自己的弱點項目分布在哪裡。在給足自己兩個月的暑假期間,不斷的找查資料以及思考了很多,綜合時間與成果、效率的考量,最後決定以補習的方式來加強自己的不足之處,於是在九月初來到了志光。
準備期間的時間分配當然很重要,我自己的安排是早上九點或十點就會來到志光,待到下午五點或六點離開。一天在志光待著的時間為七到八個小時,因為整體讀書計畫安排緊促、僅有三個月時間的關係,我大致是挑著幾科大學時就比較擅長的科目來去做扎實的補強,打著能拿到的分數就盡量要拿下的主意,把以前在大學課堂上懵懂學習到的知識再做一次釐清,每天回到家後的時間留來算歷屆試題,加強自己對於題型的熟悉感,計算類型的專業科目,重點就在於觀念要清楚、練習要夠多,這部分志光也有整理近三年的試題與詳解,多加運用幫助很大。而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細節還是在於運動,運動是一個很好紓解壓力的方法,可以避免自己胡思亂想的同時堅定自己的目標,所以每天在回家前我都會去跑個步,維持自己在備考期間擁有最佳的身心健康。
在臨近考試的前一到一個半月,利用各科老師有總複習的課程,快速掌握最後整體考試的重點歸納,做最後一次的整理,把最後實在記不起來的要點統整在一張A4大小的紙張裡,考試當天就不再翻閱厚重的教科書,只看那張濃縮精華的重點筆記。這個方法我記得在上靜力學與鋼筋混凝土設計時老師也有在課堂上提到過,非常受用。這種濃縮筆記的方法,可以在起初上課的時候就開始做,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歸納,然後再個別精細化,簡略再簡略,留下最後只為自己量身訂做的要點。
同時,我們把時間拉到11月份,這時候有一場技師考,可以把這一場考試當作是考前的暖身練手,給自己提前進入考試的狀態之中,可以有效的減少12月份考試時去考場的緊張感,並可以做最後的檢查自己還有哪些觀念漏掉了。這兩場考試之間的間隔有兩到三個禮拜,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補觀念上的漏洞,如果在技師考有讓自己悔恨沒表現好的地方,在地特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好好把握,要相信成功的人往往是堅持到最後的人。
而共通科目的國文英文法學部分就有點吃老本,但志光提供的定期申論題批改在每個月都有練習作文的機會,可以保持寫作手感的熱度,以及腦中對於文章架構的熟絡度,我覺得幫助很大。這部分在考試內也是占了足足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我的想法是這部分的分數要保持穩定得分而不是放掉,了解自己大概會拿多少分,才可以知道自己專業科目的部分至少要努力多少。
以上大概就是我這次準備考試的過程,從有考公職這想法開始,到現在成功上榜的這段時間裡,我很感謝大學期間的教授們對於我在迷茫畢業後的出路時,熱心的提供意見和準備方法,給予我心裡一些底氣,也很感謝一直互相鼓舞激勵的同學們可以彼此傾訴想法,以及家裡人一直以來的支持,謝謝。
在朋友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下,毅然決然走入國考,設個備考停損點,減少無收入的慌張感過於氾濫,適當的壓力亦可促使自己加速考上,給自己兩年的時限全職考生認真拚一次!
在大學就學時,時常想著畢業以後到底要做什麼工作,本身比較嚮往穩定的工作,在經過多方的考量後決定報考國考,但因為是非本科系出身,猶豫了許久才決定要試著賭一把,很多事都是要試過才知道結果,雖然沒有優勢,但我認為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穫,所以就冒險的賭下去。
我於98年6月畢業於台中科技大學,畢業後在會計事務所工作一年後,發現事務所的工作型態,並非自己所喜歡,於是選擇從事非會計相關的工作,約略十年之久沒碰過書本,最近一次工作是從事泥作,地磚工,後來在友人的鼓勵下,重拾書本,沒想到如此幸運,在兩年內考取地特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