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學習知識與內化看作一種成長,會發現學習樂趣
我是農藝系本科畢業,畢業後曾到種子公司任職以及到海外從事國際合作相關工作。隨著年紀增長,愈發希望能回到台灣發展並擁有穩定的生活,這個念頭促使我毅然決然地報名了今年的農業技術高考。面對已經離開校園多年的現實,我明白重新拿起書本讀著消散在記憶中的科目,著實是項重大挑戰。因此為了找到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我選擇了【超級函授】課程來幫助我備考,這讓我能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迅速掌握各科的重點,也很幸運今年起考科縮減,少了作物生產概論與公文,稍微減緩準備壓力,最終順利上榜。
考試準備技巧
1.考點統整
首先要先了解考試範圍與近年考試趨勢,先對講義與課本章節大標有初步概念,接著將近10年的各科考古題做章節分類,以便於上完每一章節課程時,可以直接練習對應考古題,加深重點知識與考點。對於新觀念的考題,可以善用網路資源與ChatGPT協助擬定答題方向,能大大提升備考效率。
2.課程進度與複習步調
以一年準備時間為例,函授正課需要花半年將課程全部上完,剩下時間要配速將每科至少複習2次以上,並搭配考古題做練習,每週用手寫答題方式練手感與速度,增加考試信心與防守範圍。
各科準備方法
1.共同科目
由於準備時間比較不足,只用平常看英文影片、文章的基本功來攻略國文與英文。法學部分以函授的4堂法緒課程當作基礎,目的在於不掛零。
2.作物學
由於作物的種類繁多,作物學可以說是考試範圍最廣的科目。常見的農藝作物一定要熟記,水稻、麥類、高粱、玉米、甘藷、茶等的出題頻率很高,其栽培方式、生長特點、常見品種等需要反覆複習與內化。特用作物方面至少要了解其應用部位與特色,並整理萬用的氣候土宜與栽培模板,當考出不熟悉的作物時也能寫出基本分數。近年來淨零碳排的耕作方式、智慧農業生產模式、原民作物等逐漸成為熱門考題,因此了解農業部施政方針與時事趨勢對於作物學的準備會很有幫助。
3.植物生理學
植物生理學的考試範圍較為固定,尤其逆境生理考題近年出現頻率非常高。老師在上課時會將複雜的代謝與反應途徑解釋透徹,剩下的功課需要靠自己不斷地複習,將水分生理、礦物養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次代謝物之間的前因後果釐清,並畫出關聯圖與反應胞器,以圖像記憶輔助是讀通生理學的關鍵。荷爾蒙的功能與生合成、二次訊息傳遞、逆境與開花生理等,彼此間息息相關,也是出題的重點區域,透過圖解筆記與回想法,將植物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果的生理生化過程銘記於心,也便於考前快速複習。
4.土壤學
歷年考題中,土壤生成化育、土壤生物、物理與化學佔比很高。近年來土壤碳匯、土壤溫室氣體排放等環保議題出題頻率明顯上升,因此除了課本內的各章重點外,對於淨零碳排等政策議題需要多看最新文章、農業雜誌來提升寫作內容的豐富度,順應趨勢準備考試會比較有效率。
5.育種學
近年來育種學考題偏向分子育種與育種方法的應用,基因編輯、基因探勘、基因體學等幾乎年年出現,以及如何以分子育種提升選拔效率等,考驗如何活用育種知識。除了基礎的後裔選拔方法、雄不稔三系育種、引種與品種權等高頻率考題,也需要讀一些新的育種技術文獻,看看在研究領域的實際應用。老師的講義中會搭配育種技術的文獻,從中能學習傳統搭配分子育種的方法,記得自己畫出育種流程、F2的選拔方式(包含前景背景篩選等),讓育種方法的應用更加得心應手。
6.試驗設計學
試驗設計是我準備考試前最弱的科目,基本上是重頭來過。在上函授課時,吳迪(吳文智)老師把許多從前陌生的觀念用生活上的例子解釋,像是隨機因子可以想像成市面上有很多稻米品種,從中挑選幾種做試驗;看到題目很長的時候不要跟他聊起來,只要專注於採用何種設計以及試驗條件與參數等重點即可。當遇到比較困難的概念如裂區設計、複因子、綜合變方分析等,只要耐心反覆觀看課程,就會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另外,講義裡的練習題都是歷屆考古題,學完一個概念立刻用題目來驗證理解與掌握度,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試驗設計是拉高平均的關鍵科目,近年考比較多觀念題,需要熟記試驗設計的基本假設、應用場景等,理解勝過死記硬背,只要細心審題,公式不要套錯,是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
給學弟妹的鼓勵
準備考試就像長跑,以每天的讀書習慣作為基礎,搭配各科的讀書策略,以及身心理的平衡,將學習知識與內化看作一種成長,會發現學習還是有樂趣的。讀一整天的書會很累人,覺得腦力耗盡,建議要培養運動習慣,偶爾犒賞自己出門放鬆,讓生活有點變化,可以走得更長遠。到了考試前一個月做最後的衝刺複習,國考並不是要拿到每科100分,而是要將每科目標設定在達到錄取門檻標準,每一題能抓住答題重點並加以敘述,拿到15分以上是很有機會的。祝福準備考試的每一個人能考取理想成績,在戰勝考試大魔王的那一天,你我都是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