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準備考試的背景說明
我在2015年6月因為業務助理工作薪水增加幅度不多,而所有接觸工作對會計比較有興趣也對數字比較敏感,而下定決心來到志光報名隔年的高普考會計類組,2015/6-2016/4是以上班族的身分準備,下班吃飯後18:00-21:00就到志光報到認真看課,假日如果沒有約也努力看課,在2016年4月底開始全職準備三個月,但因為第一次接觸中會、審計、財政學,只有一點點初會的底子,加上時間不夠只有囫圇吞棗式掃過一遍,2016年連平均50分都達不到,2016-2017年我開始全職準備考試,在2017年的高考考試平均56分,離錄取分數58.37是一題申論題的距離,因為金錢壓力的關係,我在2017年7月到2018年5月底應徵了製造業會計的工作。
在志光讀書期間雖然未能上榜,但相關會計知識幫助我順利率取多個職缺,上班之後工作壓力大,這段期間完全不想再讀書,2018年5月底離職後匆匆準備該年度的考試,1個多月的時間只能大致上複習過去的課本,當年度更新的IFRS跟審計公報幾乎沒時間熟讀,在這段期間我發現課本多看幾次,會學到更多第一年不了解的知識,於是下定決心再一次全職準備,不想辜負過去努力過的時光。
在2018年底的地特考試中,因為記錯英文考試時間只有一小時,畫卡僅只畫8題,在放榜時發現根據我考卷上的答案,如果我有完成畫卡的動作早已上榜了,但也讓我相信讀書的方向是正確的,終於在2019年高普考中順利雙榜錄取,從2015年6月到2019年9月,這段旅程終於有個開心的句點,算起來大約全職準備3年,一開始讀的政府會計、中會、審計在這段期間都大改,花了不少工夫重新聽課,但或許也是因為中間有回去職場工作,更加體會台灣受薪階級的薪水凍漲,使我在2018年到2019年期間讀書動力比前幾年更加充沛。
我是個重度電腦上癮患者,如果在我面前擺一台電腦,我可以找到很多事情做,例如看小說、追劇、玩遊戲…等,所以函授課程並不適合我,沒有旁人競爭我只會自甘墮落,因為家住大甲的關係,選擇面授遠距離又耗費時間成本,所以我選擇視訊課程。
報名考取班的優點是可以每年更新教材,尤其是中會與審計在這3年大改,與我第一年讀的內容幾乎只有重疊30%,再加上考題很常考近2年更新的內容,如果只報名年度班在年度結束後比較難獲取充足的資訊,而且次年也更換師資,第一年聽不懂可以換個老師,或許會發現其他老師的教法自己更能接受。
我在2017年有報名題庫班,但因為題庫班的師資跟自己跟課的老師不一樣,申論題解法也不同,建議以課本為主,在選擇題的幫助就比較大,可以提供海量的題目練習,增加熟悉度與手感,申論題寫作的題目基本上會接近老師近期上課範圍,可以檢視自己是否有跟上進度並讀懂內容。我也有參加全真模擬考,可以檢視自己考前準備是否充足,公職王考古題對我幫助很大,熟悉並練習近五年題目可幫助推測出題方向。
二、考取經驗與準備技巧
[國文、公文、作文]
國文與作文我只有依賴當初讀書的底子與每月申論題寫作,作文盡量增加字數至少寫四頁可拉高分數。
公文我只於第一年聽課與每月申論題寫作,考前快速默寫格式,確認自己所有細節是否都正確,大概拿基礎10~12分。
[法學知識與英文]
憲法我是看韋老師的課,熟練題庫可幫助這科多拿點分。
法學緒論範圍太廣,我於第一年上完程老師的課並寫完題目後,後面幾次考試只大概複習近幾次出過的考古題。
[英文]
我只依賴當初國高中的記憶,並未重讀。
[中級會計學]
我第一年是聽郝老師的課,但節奏太快,很多數字我還沒搞懂怎麼來就進入下一題,第二年我是聽會老師的課,他的課本大概厚了2倍,但在基礎上下足了功夫,先對於初會的觀念仔細講解,如果是跟我一樣的同學,大學只學過初會的可考慮會老師,只是上會老師的課程,要花加倍的時間練習題目,考試題目每一題課本都會有類似題,只怪自己覺得太難了不會考,有些特殊分錄沒有熟背,另外我有購買郝老師的題庫書,可幫助自己答題的速度,要練到看到題目就猜到他的考點,中會的選擇題很容易改了一兩個字就有完全不一樣的答案,要熟讀課本辨別其中差異的關鍵,我前兩年沒注意到這種小關鍵,導致中會分數都只有20.30分,選擇題被騙得團團轉,中會雖然很難又很花時間,但絕對不能放棄。
[審計學]
金老師畫的大太陽幫助很大,申論題常常就出在大太陽裡面,但因為審計學範圍太廣,課本又厚,考前根本不可能帶著課本跟公報去考場,我是按照上課順序把所有大太陽抄寫在小筆記本並設計一些關鍵字的口訣,平時反覆背誦,考前1.2小時再重新默讀一遍口訣與筆記內容,增加記憶。
[成本與管理會計]
成管會是我最喜歡的一科,因為內容從來不變,第一年熟練題目後,每次考前我會複習課本上,蕭老師標註的七星題目,基本上80-100分不是問題,是最好拉分的科目。
[財政學]
這應該是所有會計人最弱勢的一科,我聽過周老師跟鄭老師的課,周老師教得很詳盡,每年會發的題庫對選擇題幫助很大,全練習完選擇題應該可以保持在40分左右,鄭老師框架式的教學對背誦各單元很有幫助,也可以快速複習各章節,但近2-3年財政學的申論題常常一題課內,另外一題完全看不出要問什麼,只能盡力把自己記得的東西寫出來賺點墨水分,加上財政學沒有經濟學的底子很難聽得懂,只能盡力希望自己不要跟別人差太多。
[政府會計]
熟背分錄、公報跟補充教材,還有折舊的計算近3年都有考,爭取在這科拿到80分可增加錄取機率,我覺得這是所有科目考試內容最少也最好背的科目。
[會計審計法規]
我在第一年聽過課後,重複背誦與手寫條文,並大量練習題目,建議連題號一起背,近2年考題常常說了一段不相關的字後,問你第XX到XX條的內容是什麼,背了題號可以清楚明瞭考題要哪些條文,如果題號背不起來,也要記得哪幾條是在講類似的規定,把各個區間記得可幫助回答申論題,考試時把自己記得是相同區間的條文通通寫上去就對了,我答題時並未標明是第XX條的規定,畢竟怕自己寫錯反而被扣分。
三、如何突破瓶頸的方式
我在讀完課本內容之後練習了近五年的所有考題,包含高普考、地特、關務、鐵路、記帳士、司法考,只要各類考試有相同或接近的題目我都有印下來寫,第一次寫時會覺得自己很蠢,怎麼寫都不會,就算看著解答也不懂,然後再回頭重新聽課,重新練習課本所有觀念,中會、審計、財政學我都聽了2次以上,把所有課本都搞懂後,再重新練習考古題,會發現自己有了隱約的方向,更會發現公職王的答案有時候會出錯,例如今年高考成管會,公職王公布的申論題答案跟我寫的完全不一樣,而成績出來時我申論拿了50分,所以一定要以課本為基礎,公職王的答案不一定全然都是正確。
有些選擇題不懂的部分,我會上老師創建的社團或阿摩線上測驗找尋解答,不懂的一定要想辦法搞懂,因為你不知道它哪時候會出現,或許就是最關鍵的一分。
另外不要只考自己報名的高普考,以會計來說,地特、關務、鐵路一定要去參加,高普考的題目很常跟當年度的考題雷同,多寫考古題更會有這種感覺,2018年的地特跟2019年的鐵路都各幫助我命中一題申論題題型。
四、時間準備要領
平時跟上上課的進度,考前3個月練習考古題並重念一次課本,第一年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念書,因為課程結束時間接近6月中,留給自己自修的時間並不夠,對我來說自修比看課重要,要讀得懂內容的時間大約是課程時間的2-3倍,所以我建議準備國考以2-3年為一個單位,中間朋友交際應酬我還是會出席,只有考前前一個月閉關,我個人是覺得維持心情愉快蠻重要的。
五、給學弟妹的鼓勵
基本上考完出來就會大概知道上榜機率,我今年對完感覺高考平均有66分,就對自己較為偷懶放鬆,但還是要跟各位考生說,全部專業科目只有財政學有容錯範圍,其他各科目都要盡全力準備。
各位加油,堅持不懈,成功就在前方等著你!如果失去讀書的動力,可以跟我一樣回職場試試,可能會發現動力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