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高考一般行政心得 - 李○汝
我本身自己是本科系的學生,在臺北市立大學的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就讀。在求學過程中,有些教授就有鼓勵大家去報考公職,畢竟是本科系的學生照理來說會比較具有優勢。
我從大學開始半工半讀,前期是在早餐店打工,大四開始到律師事務所工讀。大四時,透過推甄管道考上東吳法研所。在備考期間,一週會有四個半天到事務所工作,其餘時間則是待在離家最近的圖書館念書。
我是依照各科的占分比例來安排複習時間的多寡,星期日晚上則是設定為進度補救時間或是休息時間。而為了讓自己能夠習慣二試的考試作息,我在考前一個月強迫自己必須在六點半起床,八點一定要坐在書桌前讀憲法/行政法。一方面是因為二試考場有一定的車程距離,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的腦袋能夠在考試時間前就保持清醒。
刑訴老師會透過淺顯易懂的講解方法,讓同學可以快速了解考題爭點、實務見解與各種學說。經過老師的教學後,我今年的刑訴分數進步了二十幾分,非常感謝老師!我也很喜歡幽默風趣的陸伯言(劉珞亦)老師,老師會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同學了解各個釋字的「歷史」,對於釋字的背誦記憶有極大的幫助。最後,我也要謝謝呂懷德(雷化豪)老師,在每次討論完問題後,老師都會鼓勵我,要我相信自己今年一定能考上,在備考心情的調適上有很大的助益。
一開始會想加入極訓班是因為我自認自己寫字的速度很慢,而且做的題目太少,所以想要透過極訓班來加強自己的寫題速度以及改善時間分配不均的問題。經過極訓班的全真模擬考後,我發現自己逐漸能夠抓到寫題的技巧和控時的訣竅,徹底解決了我原本所面臨到的解題困難。
由於近年司律二試有法研化的現象出現,我相當推薦司律考生可以讀《113年法研所試題全解》這本書,因為它收錄各校最新的法研所考題,並且附上各題的詳解,有利於考生們透過最新的法研所題目掌握熱門考試趨勢。
因為已經有考過一試的經驗,所以在今年一試前,我大約安排三週左右的時間準備一試。主要是寫107年至112年的考古題,並逐題檢討。在檢討的時候,我會把分科法典擺在旁邊,題目中有提及的法條,我會用筆畫上「正」字記號,提醒自己哪一些條文特別重要,考前要再多看過幾次。
在二試的準備上,我是先選出各科要讀的解題書,用「頁數÷天數」,安排每天要讀的進度。再參考二試的考試日程表,安排各科的複習順序,如:公法→刑事法→民法、民訴→商事法→海商。
國考就像是一場馬拉松,只要堅持不放棄,一定能夠抵達終點!
我本身自己是本科系的學生,在臺北市立大學的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就讀。在求學過程中,有些教授就有鼓勵大家去報考公職,畢竟是本科系的學生照理來說會比較具有優勢。
在找尋契合自己的補習班之前,在網路搜尋評價,所選補習班的師資與自己心中的師資名單無較大差別。另外,感覺行政法是我的弱科,完全難以自己理解和整理的科目,行政法老師的評價很好,所以幾乎是為了行政法老師而選擇來補習班上課,上了一輪課後真心覺得行政法老師果然很厲害
面對司律考試,一年時間準備絕對足夠。法律學習要有體系架構,並了解法律背後的基礎法理,這樣觀念要清晰。我準備上以補習單講義為主,就是有大小標題開展的講義,盡量不要以解題書做為準備考試的讀物,解題書建議在準備的後階段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