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高普考財經廉政心得 - 高○鴻(高普雙榜)
當初選擇函授的原因是因為尚未離職,函授可以讓我省去通勤的時間,加上我聽課的習慣是要求自己第一次就能聽懂、理解和做好上課筆記,所以聽一堂課的時間會拉得很長,有時可能一堂課會聽6小時左右,但大部分的課程4小時就會上完,因此函授就十分符合我的需求,不但聽課的時間與次數都不受限制,甚至還有印好的板書能讓我大大減少抄筆記的時間
我是今年考取107年高考一般民政的學員,這非我第一次上榜,最早考取98年普考一般民政,並於臺北市的區公所服務9年多,原本主要是準備108年公務人員薦任升等考,準備高考只是為了重拾書本及熟悉考試的氣氛及練筆,因此在準備高考的心態上較沒有壓力,所以這次上榜也感到很意外。
由於白天上班的關係,所以於105年時,報名數位學院高考視訊班及題庫班,其在課程安排比較有彈性。從開始上課到考取大約花了2年的時間,第1年主要是跟課及整理筆記,第2年就念自己的筆記和寫考古題。除假日外,平日就利用上班空閒的時間和下班的時間念書,時間約4至5個小時,自從106年4月小孩出生後,念書的時間就更少了,但感謝機關的主管及家人的支持,使我在準備考試的路上能無後顧之憂。
在補習班第1年跟課及做筆記上,上課教材除共同科目外,其餘專業科目基本上會念3次(上課時1次、複習1次、整個課程結束後再精讀1次),每次上完課之後,會盡量於3天內複習完,並在精讀的過程中將課本的重點濃縮與上課的筆記重新抄寫或用電腦登打,其好處是之後的複習可以直接念筆記即可,而且由於各專業科目教科書又厚又多,經過濃縮的筆記對我而言在心理上較容易念下去。又有部分章節內容有跨科,另外抓出來彙整。在念書的規劃上,沒有特別做讀書計畫,由於高考專業科目占總分80%;共同科目占20%,所以我每天將念書的時間切割成3個時段,主要是念專業科目,而且每個時段念不同的專業科目,使各專業科目能夠平均,而共同科目則是利用瑣碎時間(如搭捷運時)或於考前1個月才直接念筆記並做考古題。
在考試的教材上,我採取一本書主義,即以補習班老師的上課教材為主,因為基本上補習班供的教材內容已融合各家學者的見解,無需再另外購買教科書。另外也會善用一些網路資源,如全國法規資料庫、司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網站、行政院網站、公職王、老師的臉書等,可補充一些新的資訊。
各科的準備及申論題、選擇題的準備上,以下分述,供其他後進學員參考:
近年皆以實例題為主,因此除法條、判例或判決、各家學者見解的熟悉外,如何涵攝在實際案例上便是本科考試重點所在,故考古題顯得非常重要,在準備上我除了念熟筆記外,另外購買出版社的題庫書來做練習,以熟悉各類型考題。
其範圍相當廣泛,而且常會有新的函釋或解釋,因此在準備上其實不容易,所以老師上課的教材、筆記和法條是最基本,要記熟,另行政法幾乎所有的公職考試必考,因此考古題多,因此可透過寫考古題,以累積各題型的熟悉度。又行政法所涉及的相關法律繁多,可另外從網路列印下載,方便閱讀。又法條及相關的大法官解釋等,無需死背,其實只要常翻法條、記關鍵字,其實久而久之就會記起來。
是我覺得最容易獲取高分的科目,其考試範圍相對比較固定,因此只要認真的把老師上課的內容、筆記熟悉、勤寫考古題、總複習時的重點提醒掌握,基本上都可以獲得不錯的分
數。
近年來政治學的考題越來越靈活,常與時事相連結,因此除了課本之外,必須多注意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要政治事件,能夠和政治學課本的內容相連結,並且有自己的一套見解,這往往是獲取高分的所在。又透過考古題了解近年出題老師所出的考點在哪理,並予以加強,如這2年政黨、政府制度、意識形態、選舉制度就很常出題。
地方制度法及相關法律是基本(以地方政府組織、地方財政、地方事務較常考),惟治理的部分出題得比重將會增加(107年高考共出3題)。
是比較晚開的課,故課程結束後往往距離考試僅剩3至4個月,因此在時間較不充裕的情形下,除了看老師上課講的重點之外,總複習的講義務必念熟,因為考試命中率很高。
為共同科目,基本上於考前1個月念老師上課筆記及寫考古題,英文則係僅背教科書所列的單字。
從課本中的佳作蒐集一些佳句或例子,以利於臨場考試時能夠加以利用,另外公文的格是基本上務必記熟,於考前1個月寫考古題。
選擇題主要是考對教材內容的熟悉度,評分的方法客觀,所以常是考試的勝負所在,因此除了熟悉教材外,考古題的練習就非常重要,在選擇題的準備,我主要是從公職王的網站下載5年內考古題,大概做4遍,針對答錯誤的題目,做記號,於考前再次複習。另外有時選擇題考的內容比較細,也可另外將不熟悉的地方,寫在字卡上,方便隨時閱讀,增加熟悉度。申論題著重在架構,大標題及小標題要清楚,並以自己的話寫,並將關鍵字以括號標註,方便閱卷老師瀏覽,又申論題親自動筆寫的效果會比較好,且補習班定期有申論批改,可以加強自己的申論架構,並且可以練習自己的字體。
準備國考是相當辛苦的,透過補習班課程的安排以及自己按部就班、穩扎穩打的讀書、練習,上榜絕對不是遙不可及,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可以提供後進學員在準備國考的過程中有所收穫。
當初選擇函授的原因是因為尚未離職,函授可以讓我省去通勤的時間,加上我聽課的習慣是要求自己第一次就能聽懂、理解和做好上課筆記,所以聽一堂課的時間會拉得很長,有時可能一堂課會聽6小時左右,但大部分的課程4小時就會上完,因此函授就十分符合我的需求,不但聽課的時間與次數都不受限制,甚至還有印好的板書能讓我大大減少抄筆記的時間
其一行政學部分以一本書主義方式熟悉章節後大量寫百分百題庫並把常考的單元做筆記,其二行政法部分以老師的上課架構搭配題庫演練來提升實力,其三政治學部分,我會先把政治學課本讀熟,並另外找各大學政治系之期刊與研究所考題分單元演練且將大學課本不同老師見解也放入申論試題中
迷茫是許多人在人生十字路口中最容易有的情緒,每一個人生階段往往都需要被定義,至於我們就是被定義的主體,也似乎只有我們能決定如何定義自己。回望短短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以考試堆疊成的人生使我根本不曉得如何探索自己的前路,沒有一技之長與對事物提不起興趣,加深對於未來的惶恐。直至全家一起遷徙,必須去戶政事務所辦理遷入登記,家人一句在這裡工作好像也不賴,加上戶所內人員都非常親切,使我編織了一場對於戶政的美好嚮往,大學科系屬行政類科的我,終於決定再為人生疊加一場考試征途—報考高普考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