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高普考一般民政心得 - 莊○瑄 (高考狀元/雙榜考取/一年考取/快速考取)
高考榜首:其實在大學的時候我很排斥考公職,畢業後在一般私人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慢慢發現工作內容、薪資待遇等等都不如預期,後來跟家人討論,想說也算是本科系不然試試看高普考,當初報名我只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所以只報一年的面授課程,在去年的地特四等高雄區有幸上榜,但當時基於個人的規劃及考量選擇放棄報到,這是一個外人看來都很震驚的決定,但我當時告訴自己今年的高普考一定要更好,自己念書的習慣是在家中,沒有去圖書館或自習室。
幾年前也曾經準備過其他特考,但也許是當時還年輕,並沒有下定必須要考上的決心,覺得人生還有其他選擇,後來也中途放棄,而先去讀了研究所。讓自己又重新決定選擇國家考試的契機,就是可怕的covid-19肺炎疫情,誰也沒料到這波疫情已經持續了近三年,重創全球經濟,生活方式徹底改變,也讓我開始對人生感到不安。於是開始思考未來,希望以後的生活跟安穩,因此重新開始準備國考,然後選擇了開缺穩定、每年有多次考試機會的一般行政。
志光各類考試各項領域的老師,除了專業之外,老師們也常會照顧到學生的心理狀態。課堂認真授課,課間課後也會接受同學提問和作業,有些老師甚至都會提前到班輔導同學,這些都是同學上榜的重要關鍵。另外,在台北志光上課的另一好處,便是許多科目都有兩名以上的師資可供選擇,讓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在準備國家考試的過程中,老師真的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志光的老師們大概就是這樣的存在吧。
1.國文:
國文這科,相信大家都是吃老本,但普考每科佔比一樣,寫作能力好是非常吃香的,建議平常可以多讀一些課外讀物或名言佳句。
2.法學知識與英文:
法緒的範圍真的很廣,很難完整的複習,建議上課時認真吸收,之後就多做考古題題庫,憲法也是一樣,狂刷考古題。至於英文也是吃老本的一科,但又是比重較高的,英文程度好也是很吃香的。
1.行政法:
近年來行政法選擇題的考法越來越活,選項也很容易讓人混淆,一點偏差就會選擇錯誤,不像很多傳統的考古題是很快就能做出選擇的。因此,在準備行政法時,除了要背熟法條,還要能夠將許多概念融會貫通。
2.行政學:
行政學可以說是一般行政類科的基礎,範圍亦包含了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內容,行政學這科學好,就好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雖然範圍又多又廣,建議這科真的要好好準備。
3.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的範圍相對小,是比較好掌握的。 3.政治學: 剛開始準備的時候,政治學這科的確是比較令人頭痛的,很多抽象的概念,政治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學起來還是滿有趣的,建議在時間許可下,可以多閱讀相關課外讀物。而我也有在網路上看大學提供的開放式課程,可能幫助自己打下比較紮實的基礎。
準備考試的過程一定是不輕鬆的,除了要學習的課程繁多困難,心理上的壓力更是讓人難熬,常常一段時間就會遇到課業上的瓶頸,而導致心理的焦慮。這次考試最讓我措手不及的,就是我在考試前兩個月時確診,雖然是輕症,但比起一般的流感的症狀已經是很嚴重了,而且持續了超過半個月才痊癒,整個讀書進度和節奏都被打亂了。這次確診也留下了一點後遺症,寫字的時候手會抖,寫字速度變慢,字也變得很醜。 還記得第一天考完國文時,心都涼一半了,因為寫字速度慢,作文只寫了三頁,於是非常擔心之後專業科目的申論題,但後來迅速轉換心態,既然寫速變慢,就不要要求篇幅,而是要寫出重點、標題明確,最後結果也還可以接受。 準備考試的過程,真的會有很多想放棄的時刻,但只有堅持下去,才能迎向成功的未來。
高考榜首:其實在大學的時候我很排斥考公職,畢業後在一般私人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慢慢發現工作內容、薪資待遇等等都不如預期,後來跟家人討論,想說也算是本科系不然試試看高普考,當初報名我只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所以只報一年的面授課程,在去年的地特四等高雄區有幸上榜,但當時基於個人的規劃及考量選擇放棄報到,這是一個外人看來都很震驚的決定,但我當時告訴自己今年的高普考一定要更好,自己念書的習慣是在家中,沒有去圖書館或自習室。
因對於運輸相關領域感到滿有興趣的,想留在原領域發展,考量覺得工程顧問公司太純工程,運輸服務業又常須從第一線服務人員作起,相較不太著重於學歷背景,升職較為有限,故決定考公職。
2018年6月畢業於暨南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從事圖書館員一職,並於2020年著手準備高普考,並在離職後擔任全職考生準備考試,在參加奪榜班後順利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