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國小教甄特教科考取心得-黃心皇
本身大學讀英文系,研究所也是繼續讀英教所,當時會修特教學程也只是先修起來放,沒有想過自己最後真的會走上特教老師這一條路。自從我擔任特教代理老師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很容易被我們特教的孩子所觸動,即使他們課業只是一點點的進步,行為問題有一絲絲的改善,看著他們從0到1一步步慢慢的成長,我才明白自己真的很喜歡特教老師這樣的工作。
原本是打算自己讀書,寫歷屆考題、整理筆記做準備,但後來發現距離上次考教檢隔了兩年,很多概念已經忘記,甚至不是很清楚,加上「近年來會大開缺,之後就不一定了」的相關風聲一直出現,所以非常能在今年(2019)考上。補習班原本口碑就很好,身邊也有很多朋友之前教甄檢都有來上課,就決定來報讀。
雖然沒有上正規班的面授課程,但後來有補修高老師的「教育行政」跟「教育法規」,我覺得老師的講義整理得非常清楚完整,每一章一開始都會先初步介紹各章節的理論架構,讓我們先初步掌握重點,之後透過表格化的統整,搭配相關考古題的練習,讓生硬的理論內容變得非常容易閱讀、理解,這對我後來在教甄的相關行政法規考題的解題上,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的課程是從「題庫模考班」開始上。每一個科目都會按照各單元主題,有系統地整理重點跟歷屆考題。每一個老師都上的很用心,也都收穫良多,但其中兩位老師的課程最讓我印象深刻。
蕭老師的課上,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於各科目的精準掌握,透過繪製階層圖整理章節重點,並會搭配很多實例作解釋,尤其老師在教育社會學整理的理論架構圖非常清楚明瞭,可以將理論融會貫通。
吳老師的課最讓我難忘,我這次報名老師的「數學」跟「教育統計學」,這兩科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弱、也是最擔心的。但老師卻運用非常多有趣的例子,搭配課堂筆記、繪圖、比喻,很清楚完整地向大家講解,中間穿插的笑話除了能讓大家放鬆心情外,又能巧妙地跟課程相關,真的是令我甘拜下風,尤其課程已經這麼充實,卻又能奇蹟似地能準時下課,未來作為老師,我覺得我也有很多地方要向這兩位老師學習。
口試試教班也讓我收穫滿滿,張老師有很多現場、培訓新老師的經驗可以作為教學參考,當中分享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跟口試應答高分技巧,幫助我們抓到試教口試的準備方向。尤其每一份試教口試的講義都有分出「各個階段需要準備的事」,讓我能快速地調整自己的步伐,穩穩地做好準備。
補習班考前的專題講座對我而言很像定海神針,讓我能在讀書準備階段,找到方向。每一次講座老師都會分享重要考點、考前猜題解題,幫助我們減少焦慮,並更有效地掌握試題內容。另外,班主任也會時常鼓勵我們,跟我們分享各縣市考題的出題比例,這也帶來很大的幫助。
試教口試體驗營對於我第一次考教甄的人來說,真的非常有幫助。它帶來真正上場的感覺,看到大家都奮力一搏,彼此交流意見後,也會激發自己更加努力。每一位評審都很用心地看教學到底有沒有有效地達到當初設定的教學目標、口試是否有依據問題回答、回答是否能看出專業和優點。結束後還會給予寶貴的建議。
我當時考桃園時,短短四天要準備48堂課,就是謹記試教口試體驗時得到回饋與建議做準備,也讓我在那段時間面對練習時,能沉著冷靜地、按部就班,完成好所有的備課內容,成功考取。
給未來的學弟妹們鼓勵的話
我記得老師曾對我們說過一句話:「不管教甄的考取機率是幾%,對於每個人來說就是50%,考上跟沒考上」,這段話給予我很大的力量,讓我督促自己一定要抓住考上的那50%!
教甄路上可能會身心俱疲、可能會有幾度想放棄,甚至給自己想很多備案想要逃避。但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做好準備、並能謙虛地老師們請教,穩穩地做準備,相信你/妳一定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那50%!加油!
本身大學讀英文系,研究所也是繼續讀英教所,當時會修特教學程也只是先修起來放,沒有想過自己最後真的會走上特教老師這一條路。自從我擔任特教代理老師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很容易被我們特教的孩子所觸動,即使他們課業只是一點點的進步,行為問題有一絲絲的改善,看著他們從0到1一步步慢慢的成長,我才明白自己真的很喜歡特教老師這樣的工作。
離上次進台南複試已經六年,每年都過著白天在麻豆的學校代理,晚上騎機車到台南市區補習,幾年下來體力透支,發現怎麼越讀離教育越遠,雖然進過幾次複試,因初試低空飛過,複試又毫無頭緒,結果就是和正式老師失之交臂。
實習期間,大多在教學現場學習教學及行政實習的任務,放學後,會借教室練習數學試教,也和學校老師約時間練習口試。待教學演示結束後,靜下來發現,半年時間過得很快,但是筆試的準備卻一點進展也沒有,和家人討論後,報名志光的題庫班。